港珠澳橋造福香港
路敏盈
港珠澳大橋本來是一項對港珠澳發展具有非凡意義的偉大工程,在香港,卻有許多市民對這個投資近千億的超級建築認識不足,甚至有輿論認為,香港為建造這座大橋負擔了最大部分的費用,而大橋究竟與香港人生活有多大關係?社會至今存在不少疑慮乃至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人覺得,這座橋只有香港牌照車輛可以通行,過橋在時間、經濟成本上比渡輪並沒有多少優勢的情況下,每天會有多少車輛走這座大橋?此外,貨運方面,由於內地牌照的車輛不能進入香港,必須在珠江西岸卸下貨物換到港牌車才可上橋,從時間和成本上看,非常不切實際等等,不一而足。
港府應加強宣傳解釋
拙見以為:特區政府有責任通過公共媒體,加強及擴大對大橋建造意義和存在某些實際問題的解釋宣傳工作。數年來,儘管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做了不少努力,但,如何釋除公眾疑慮,使大橋造福香港的觀念深入民心,顯然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事實上,港珠澳大橋是中國首座涉及「一國兩制」三地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協調難度前所未有,大橋交通安排、口岸模式、融資安排、經濟效益等,一開始就已成為三地民眾關注的焦點。我們應當耐心地引導市民把眼光放遠,這是一項通往錦繡前程、超百年大計的基礎建設投資,應該看到10至20年以後的發展前景,通過更多途徑向公眾講清楚,港澳大橋的興建,有着非建不可,必須快上快建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大橋屹立於中國南海邊,飛渡伶仃洋兩岸,跨越無形與有形的界限,從而為中國創造一個最有競爭力的核心經濟圈。它把港澳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連成一個三小時的城市群,一旦形成這樣的集群,中國最大灣區的雛形便基本形成。這對增進香港的經濟發展,對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及國際航運、航空中心地位,甚至解決香港土地匱乏,改善香港市民居住環境諸方面,都將帶來十分深遠巨大的影響。港珠澳大橋在香港的起點在大嶼山,大橋建成後,香港接線發展大嶼山東部,打造香港繼中環、西九龍廣深港高鐵香港站之後的第三個CBD。它彌補香港與珠江西岸的交通缺口,實現無縫對接,拓展香港的經濟腹地,進一步加強了香港與珠海及珠江西岸城市的聯繫。是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戰略、新機遇,是時代賦予「一國兩制」的新內涵、新方向,對未來香港和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及政治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資料顯示,以6輛車道設計的大橋,每天通車能力達到6萬至8萬輛,每年可使珠三角東西兩岸間達到6000萬人次、5000萬噸貨物的通道能力。至於大橋建成初期的交通和經濟效益問題,其實早在2003年,由國家發改委與香港特區政府委託研究所進行的研究報告就已十分明確指出:2020年大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的客貨交流量,將分別達到1.8億至2.4億人次和1.69億至2.2億噸,其中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的客貨交流量為3893萬人次至5412萬人次和4673萬至6217萬噸。而貨櫃及散裝貨物需求則預計為256萬至441萬標準貨櫃單位(TEU)及156萬至288萬噸。大橋的流量只會隨經濟發展而增加,不會減少。
大橋流量會不斷增加
至於大橋通車初期車流量難免偏少,我們認為隨大灣區規劃的開展實施,三地政府必能協調和逐步改善過橋的交通安排與車輛管制,使三地車輛不斷增加對大橋的使用率。三地交通監管部門仍會根據通車現狀進行政策完善,探索更便捷和充足的流量模式。
本人更認為,大橋本就是旅遊的熱點,提議三地政府可充分利用通車帶來的上橋遊覽觀光熱潮,鼓勵開辦更多遊客上橋遊覽,既可增加民眾對大橋雄偉英姿的感性認識,增強信心,又可促進交流,帶動消費。這是一舉多贏的好生意。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就表示,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期間,可為零售業帶來好市,預計下半年零售銷售额將上升十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