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亞族裔警務人員今與昔
英國於1898年脅迫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之後,擴充派駐在新界的警力之中,以印度裔人員佔最大多數,於1900年接管新界初期的警察人數共有187人,印度裔人員佔122人,歐洲裔只有31人,而華人僅有34個。
回眸英國於佔領香港島的初期,是於1843年中正式成立香港殖民地政府和正式籌建警察隊,於翌年的1844年正式立法通過《警察隊條例》。於1844年正式建警時期,先後從駐港英軍中招募91名歐洲裔軍人以及25名印度裔軍人轉職為警察。而另外的37名華人警察,則是從本地的華人居民中招募。早期香港殖民地警政的多元族裔人員之結構,是具有特殊的殖民地管治方針,當中最大的原因是對華人的不信任。
警隊初期以印度裔人佔多數
其後,英國人增加招募印度裔人參加香港警隊,是因為香港於1850年代時期,人口驟然激增和經濟發展,這是與鄰近的廣東發生戰亂引起內地人遷居香港有關。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再於1860年割佔九龍半島,擴大了殖民地的管治面積,因此香港警察隊亦相應進行擴充。
當時英國人增聘的這批印度裔人員,是從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印度西部的孟買招募,這批為數150名孟買警察是於1862年5月抵達香港。翌年的1863年,香港警隊的印度裔人員已經增至372人,並於當年新增了一位印度裔的總警長之「警佐級」人員。
於1865年,香港警察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數字,是當年的警隊總人數為628人,印度人員為數高達415人,而歐洲裔人只有87人,華人警察則為126人,這反映殖民地早期的統治思維,是採用以夷制華,是典型的異族鎮壓之殖民地警政模式。
1867年招募錫克族來港當差
第六任港督麥當奴於1866年到任之後,由於麥當奴對行為紀律欠佳的孟買警察全無好感,因此他轉移從英屬印度的旁遮普地區招募另一批現役的錫克族警察來香港,分別於1867年和1868年之間,便輸入了200多名的錫克族警察。其後,香港警察隊於1898年租借新界之後,再於旁遮普地區招募另一批信奉回教的穆斯林人參加警隊。此時的香港殖民地警隊不單是多元族裔結構,而回眸當時從英屬印度所招聘來港的印度裔人員,已經是有不同宗教、種族或階級的多元現象。
二戰後停招巴基斯坦人入伍
自從二戰後世界格局以及中國的政治重大改變,香港警隊分別於1950年解散警隊內的錫克教人員,並於1961年停止招募從印度獨立的巴基斯坦回教徒入伍。直至於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之前,香港警隊內的印、巴族裔人員已是寥寥可數。
近年招募少數族裔警員
近年來,香港人口中的少數族裔人士數目急遽上升,而居港的南亞裔人即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人士有逾六萬多人,他們有的早已在香港落地生根,有的是繼承居留權新近來港居住。他們的草根階層大多居住於新界的元朗、葵涌以及九龍深水和油尖區等。此外,近年的外來人口愈來愈複雜,混雜着愈來愈多來自非洲和南亞的少數族裔聚居,當中更有的是聲訴在本國受到迫害而等待難民審查。因而少數族裔聚居引起的罪案或治安問題也愈趨複雜,香港警方在涉及少數族裔的執法或處理治安上,因與少數族裔的文化和語言不同,在執行職務上引起不少困難。
有鑑於此,香港警務處近年相應增加招募香港居民中的南亞裔人氏參加警隊。於2011年,招募了香港回歸後的第一位少數族裔巴基斯坦裔警員呂文迪,呂文迪更於2017年升任督察。而回歸後第一位少數族裔的女警員,是於2012年參加警隊的巴基斯坦裔海內(Heina),她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父母是來自巴基斯坦。
在種族共融政策之下,香港警隊除了招募少數族裔的警務人員之外,為了加強與少數族裔社群的溝通,於2010年9月起試行在灣仔、油尖、九龍城、葵青和元朗五個警區,推行聘用外判的少數族裔人士擔任社區聯絡助理,作為協助及支援警區聯絡少數族裔社群的工作。
作者簡介
林建強,刑事司法理學士,湖北警官學院客座教授。退役香港警察偵緝警署警長,從事刑事偵緝工作卅多年,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警察榮譽獎章勳獎。學術方面以警察史、犯罪學、幫會等研究方向。亦為歷史文物收藏家,曾獲「全國十大警史文物收藏名家」名銜。編著出版《中國禁毒文物》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