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航運業新時代再揚帆
2018年 10月 08日 01:56    香港商报
 

  香港海運港口局海運及港口發展委員會增補委員、香港船東會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 劉洋

  國家經歷40年改革開放,香港發揮了獨特作用,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同時,又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作為香港傳統四大經濟支柱的航運物流業,無疑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兩地港航企業長足發展

  因先天地利優勢,再加上長期奉行自由港政策,香港航運業從開埠以來開始發展,迄今已經有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歷史。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樞紐港,1940年代至1970年代東南亞和歐美國家就已經在香港展開非常活躍的貿易買賣。為了因應貿易量增加對港口吞吐能力提升的要求,香港在1972年開始發展葵涌貨櫃碼頭,逐漸建設了9個碼頭和24個泊位,另外還有內河碼頭、中流作業、貨物裝卸區及私人碼頭等。隨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得益於大量貨物進出口需要從香港中轉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貨櫃碼頭貨物吞吐量大幅增加。從1987年至2004年,香港始終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最繁忙集裝箱港口,超過90%的南中國貨物經香港進出。雖然面對全球貿易震蕩和周邊港口的激烈競爭,香港至今依舊是全球第五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2017年的吞吐量超過2000萬個標準箱。

  香港航運業的另一項伴隨改革開放而取得的矚目成就是船舶註冊。早至1840年,香港船舶在「大英聯邦船舶註冊」制度下就已經展開船舶註冊工作。1990年香港成立獨立自主的「香港船舶註冊」制度,註冊船舶噸位從最初的600萬總噸達到1997年的1000萬總噸。1997年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根據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獲授權繼續進行船舶登記,並根據香港法律以「中國香港」名義辦理有關船舶註冊證件。正是因為香港船舶註冊處服務優質且高效,加之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至2018年6月註冊船舶超過2570艘共1.18億總噸,繼續保持全球第四大船舶註冊地的位置。截至2017年12月,成立超過60年的香港船東會的會員所擁有和管理的船舶為2243艘,載重噸位佔全球總數的9.6%。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在香港回歸之後的20年,內地與香港的港航企業獲得長足發展,不但在業務規模、布局、管理及經營業績方面逐漸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更成為香港航運業集群的重要基礎。

  作為中國第一家民族工商企業,創立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的招商局就是將經營總部設在香港,從而充分發揮港航優勢發展自身業務。招商輪船已經發展為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VLCC(超級油輪船隊)和VLOC(超級礦砂船隊)經營人。同時,招商港口是全球最領先的港口運營服務商之一,以香港為基地,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52個港口,影響力更是隨近年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而不斷增強。

  另外,中遠海控在近期已經完成對擁有70多年歷史的東方海外的收購,實現國企與港資的成功「聯姻」。作為一家老字號香港航運企業,東方海外管理先進,業績穩定,在服務質量、運營水平方面一直是業內公認的「績優生」。在完成收購後的中遠海控,擁有超過450艘貨櫃船和超過270萬集裝箱運力,躋身全球第三大集裝箱運輸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航運界巨頭。可以預見,在未來「雙品牌」運作的基礎上,東方海外的「香港優勢」將更加凸顯。

  要在改革開放上有新作為

  2017年3月國家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中,不但確立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定位,以及在多個重要範疇的發展方向,更明確支持香港發揮其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並特別提及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因此,香港航運業應思考瞄準國家所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同時,發揮自身所長,與內地合力提升優勢互補效應,從而在新時代下實現香港航運業更寬更深更遠的發展。

  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香港同時是中美及各國之間的貿易樞紐。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今年的博鰲論壇時表明,中國將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並真誠希望擴大進口。因此,隨中國擴大向各國進口,預料香港航運業將有望再度揚帆起航,為近年來一直面臨吞吐量下降的香港貨櫃運輸業打下一記「強心針」。當然,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航運業急速發展,加上各地相繼開放更多的港口,香港作為中轉港的地位將受到更大挑戰。因此,伴隨國家在新時代經濟體制的改革與創新,香港航運業也有必要走出一條新型發展道路,借力「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漸轉化為「腹地型」、「中轉型」和「高端服務型」的複合多元化國際航運中心。

  國務院在2014年發布的《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幾項重點任務中包括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和提升海運業國際競爭力。香港特區政府近些年提出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包括船舶管理、船舶融資租賃、海事保險、航運仲裁等,可謂與國家發展策略不謀而合。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和業界應該增強創新意識,不斷打造多元合作平台,為航運業發展注入新元素,例如探索「航運+金融」模式融合發展,加入航運結算與交易和航運保險服務;探索「航運+法律」融合發展本港航運與貿易仲裁和調解服務;探索「航運+大數據」融合,發展「一帶一路」航線運價指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航運人才交易平台,以及參與國家建立航運業信用體系標準與規範的建立和管理等。

  「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在改革開放上有新作為」。邁入新時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強調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高質量發展。香港航運業應與香港社會一道,把握國家的策略與政策,抓準配合和利用的途徑,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立新型現代化體系上,才能在新時代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有鑒於此,特區政府與航運業界應盡快制訂長遠且全方位發展策略,拿出實際措施,力提高香港航運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