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施政報告多實招促灣區發展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昨日三家具權威代表性機構畢馬威、汇豐及香港總商會聯合發表粵港澳大灣區調查報告,該調查訪問了多名企業高層,近七成受訪企業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商機龐大,於未來3年有助其擴張業務,充分顯示出業界對灣區發展充滿憧憬與信心。港府應加快部署,思良策,出實招,破局限,及時把握大灣區機遇,為港融入灣區發展創造條件,助企業,惠民生,促經濟。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規模及潛力來看,今次調查結果乃預料之中。目前,粵港澳大灣區11城人口總和近7000萬,位列世界四大灣區之首,市場廣闊,人力資源優勢明顯;2017年灣區GDP已達10.2萬億人民幣,早已超越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僅憑藉0.6%的國土面積,卻貢獻了全國GDP總量的12.5%,且經濟增長潛力巨大;再加上大灣區被列為國家重要戰略規劃和對外開放新舉措,待日後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灣區各地進一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設成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屆時的灣區不僅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點,亦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灣區發展前景可觀、潛力無限,本港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分子,自然應全力積極參與。如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台,多項措施先後推出,早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的六條原則已為灣區建設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包括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綠色發展保護生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享發展改善民生,以及「一國兩制」依法辦事。這既是灣區發展的定位,也是今後灣區建設的重點方向,本港須遵循這些方向定位參與灣區建設。
因此,港府在制定灣區政策措施時,既要堅持灣區整體規劃和原則,也要結合自身優勢特點,讓香港在灣區建設中能更好發揮所長、彌補所短,享受灣區發展帶來的益處和紅利。灣區建設首要工作就是推動區內互聯互通,港府除了與粵澳政府加強協調合作,推出系列創新政策促進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通,也要着力推動區內基建的互聯互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開通助力灣區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夢想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後還要投入更多跨境交通基建,包括確保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順利開通。其次,要繼續加快推動創科發展,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毫無疑問,創科將是未來灣區發展的驅動力和重點方向,港要與區內其他城市積極開展創科合作,早日落實此前提出的在港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創科走廊等方案。灣區發展的關鍵和宗旨就是優勢互補、統籌協調,香港既要為金融、專業服務、醫療教育等傳統產業開拓灣區市場,讓其發揮優勢;也要通過融入灣區彌補自身土地、住房、製造業、創科產業化上的不足。灣區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適逢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明天即將出台,希望今次施政報告中,能在大原則大方向下,推出更多促進灣區發展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