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早前結束,社會各界均預料今日出爐的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土地房屋政策將繼續成為焦點。高力國際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分析了「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模式對凝聚社會共識的成效,以及提出了多項針對短期內解決本港住屋問題的建議。
高力國際認為,有關公眾諮詢未有提供一個客觀的分析框架,只依賴個別人士提供意見的模式難以凝聚社會共識。根據高力提出的分析框架,篩選出該行認為較為可行的5個方案,可合共提供逾1200公頃可開發土地,包括發展內河碼頭;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近岸填海;發展棕地;在現有運輸基建上作上蓋發展。
建議天橋底建臨時屋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大部分選項,並不適合即時開發,難以解決燃眉之急。高力建議港府將全港860多幅政府空置用地及14塊多用作停車場的短期租約用地,部分用作興建臨時房屋。此外,當局亦可效法日本等亞洲地區善用鐵路及天橋下的空間,增建臨時房屋短暫紓緩住屋需求。
要長遠解決本港土地供應問題,高力認為,港府應全盤檢視目前及未來的發展方針,以制定出合適的長期土地供應策略,包括優先發展符合本港長遠發展規劃的區域,特別是有助於與大灣區接軌的區域,以及簡化法規程序,方便未來加快撥出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