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2020年內地健康險規模料破萬億
2018年 10月 11日 00:15    香港商报
 

  人民銀行宣布,自今年10月15日起,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期借貸便利(MLF),同時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展望本周,最令市場關注的焦點,將是美國周四公布的9月消費物價指數,因為數據將反映聯儲局有沒有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投資者宜留意北水的流向情況。港股支持25500點,阻力位27000點。

  健康險市場增長加快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資料,今年上半年人身險業務中,健康險保費按年增長了15.44%,增幅最大。其中6月單月實現了保費571億元,按年增加51.9%,單月增速創新高。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客戶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而未來健康險將會朝綜合性健康服務發展。今年上半年1至6月度,健康險保費對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分別為-6.97%、-20%、29.46%、48.86%、28.7%和51.9%。各月保費增速逐漸加快,並在6月實現原保費收入571億元,創今年單月增速新高,推動年累計保將健康險年累計增幅由9.3%擴大至15.4%。

  上半年健康險規模的快速擴大,受多方因素影響。最主要的是近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逐漸加強;其次健康險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且符合監管層回歸保險保障的要求,目前在全國多個省市已開展職工用醫保卡購買健康險的項目。資料顯示,目前重大疾病定額給付保險(簡稱重疾險)的市場份額佔比約為90%左右,健康險類的其他保險高額醫療費用保險、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綜合醫療保險,以及專業醫療服務保險等市場份額有待擴大。

  環保產業受惠政策

  目前重疾險比重較高的主要原因,是客戶對重疾險的認可度較高,其次重疾險產品從產品責任、設計等方面相對其他產品更簡單。由於重疾要確診才給予賠付,故消費者的偏好正逐漸向高額醫療費用保險轉移。中保協發布《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報告》,根據報告中給出的建議,市場接下來應完善危疾保險經辦制度設計、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建立有關健康資料的法律體系等。同時,報告中還指出,隨國家加快推進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國民收入和社會財富快速增長,服務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能力加強,商業健康保險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以2012年至2017年間保費收入5年複合增長率達38%為依據,可以預計到2020年,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將超越1萬億元。中資保險股前景可看高一線。

  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18年上半年,環境部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22個,涉及總投資2122.1億元,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審批平均用時31天。通過全面實施登記表項目網上備案,2017年以來全國共備案113萬個項目,過去需10天審批,現僅需10分鐘備案,極大便利企業。

  2018年,中央財政環保專項資金為405億元,比去年增加19%。國家投入的治理費用在增加,而環保產業發揮的作用更為巨大。《指導意見》提出,在突出發展環保產業方面,通過污染防治攻堅戰帶動生態環境項目實施,充分釋放環保產業有效需求。內地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通過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系列改革的落實,力爭實現兩大目標,一是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效能大幅度提升;二是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發展環保產業,切實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豐盛服務受惠市場需求增

  「十二五」以來,內地環保產業年均增速約為26.9%。2017年內地環保產業銷售收入達1.3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7.4%。2018年上半年約為6690億元,按年增長約18%。環保產業已成為「萬億級」產業,內地環保產業的增速遠高於國民經濟和一般工業行業的增速。環保產業具有增長性高、上下游產業帶動性好、吸納就業能力強、綜合效益優等特點,已成為內地經濟新的增長點,環保企業的前景亮麗。

  豐盛服務(331)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年度業績,期內純利2.37億元,按年升5.1%。每股基本盈利0.53元,末期息13.3仙。期內,收益49.27億元,按年升2%;毛利5.91億元,升6.4%。豐盛向母公司豐盛創建收購清潔及洗衣業務。清潔服務提供予商業大樓、酒店和服務式公寓、住宅區、公共交通和其他機構。洗衣業務為企業客戶,包括主要酒店、連鎖餐館、主題公園、航空公司及會所提供洗衣、乾洗服務。在香港的「Kleaners」品牌下經營3間乾濕零售洗衣店。收購清潔及洗衣業務可提供穩定盈利,對於原有業務上亦有助實現協同效應。集團其他業務於香港、中國內地及澳門提供機電工程服務,及在香港提供環境工程服務,受惠於香港樓宇設施的維護服務、環境污染管理設備服務的需求增加。

  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郭家耀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客戶沒持有上述股份)

  (逢周四刊出)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