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以城市設計為餌 吸引公眾共塑城市生活
2018年 10月 12日 00:13    香港商报
 

  「趣城」計劃

  以城市設計為餌 吸引公眾共塑城市生活

  未來,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將因生活環境品質而見高下。從深圳速度走向深圳質量,意味?深圳正在重新思考自身的城市定位,即從工業化注重生產的城市向人性化注重生活城市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僅依靠傳統宏大敘事的設計手段也許遠遠不夠,必須更加注重對城市活力地點的塑造,通過城市設計,邀請人們參與更多的城市生活。

  包括「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趣城‧鹽田2013-2014年實施方案」「趣城‧深圳城市設計地圖」「趣城‧深圳建築地圖」「趣城‧社區微更新計劃」等系列計劃在內的「趣城」計劃,試圖在找出一條與理性規劃並行的路,一種能賦予城市美好生活的可能答案。作為系列活動之一,即將啟動的「趣城‧社區微更新(蛇口)」方案已遴選出4個實施方案,並將由獲獎者負責指導施工。「趣城‧深圳建築地圖」電子版也計劃近期上線。

  香港商報記者 王曉蕾

  打造設計界「Uber」模式

  2013年,「趣城」計劃首次在深圳鹽田區展開,內容涵蓋藝術裝置、小品構築、景觀場所三大類計劃,共收到提案60餘個。目前,「山海經」「無中生有」「瓶罐回收器」「山海呼應」「海浪琴聲」「去味表皮」等12個設計方案在深圳鹽田區陸續實施。

  「趣城」計劃的特點在於設計類型多且靈活,建築師自己選基地、找項目,在最低的造價條件下進行實施、落地性強,以建築師為實施主體,從設計、材料、施工、造價等對項目進行全方位把控。而趣城‧鹽田的實施是一次顛覆性的創新,意義不在於簡單的城市設計,而是一種實施路徑的探索。設計師就像風箏,天馬行空;前期辦則是拉風箏的人,遠近之間,風箏拉得剛剛好,即可將理想變為現實。項目從選點開始,就是一個創新,沒有任務書,沒有確定的試點,設計師帶?抱負和理想去找點,把設計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甚至考慮將整個項目包給設計師,設計師作為包工頭,直接負責項目的實施,確保項目高質量地完成。在後期,還可以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大膽地設想由設計師直接接單,形成設計界的「Uber」模式。

  2017年12月,光明新區啟動「趣城逕口」工作,這次主題為「鄉村再造」,注重建築遺產保護、城市品質提升與未來綠色城市建設之間的關係,讓城市與鄉村和諧共生,旨在形成與目前「城市向鄉村蔓延」不同的一種發展模式,即「在未來城市中再造鄉村」。此次「逕口社區趣城光明」項目的啟動,將正式拉開逕口社區城市再造鄉村發展的序幕。

  營造有生命的城市獨特地點

  不針對景觀軸線、重點區域、重要節點,而是直接從具體的場地入手,填補城市微觀層面設計和研究的不足。對城市生命體「穴位」——特定地點,採用小尺度介入的方法加以控制與引導,激發城市活力。總而言之,「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是全新的嘗試,以城市公共空間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個有意思、有生命的城市獨特地點,形成人性化、生態化、特色化的公共空間環境,通過「點」的力量,創造有活力有趣味的深圳。

  作為「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的拓展和深化,「趣城‧社區微更新計劃」將關於城市公共空間的計劃與各個社區的具體實際聯繫起來,使得社區規劃師制度能夠通過趣城項目有新的抓手,推進看得見、摸得?的民生實事的落實,如社區中的小廣場、老村屋、鋪地、小公園、候車廳等微小地點的更新,打造創意鄰里空間。可以是荒廢的綠地變公園,可以是無人問津的角落變活力廣場,也可以是老舊的圍牆變藝術展板。通過每個社區若干小地點高品質的更新實踐,在深圳範圍內形成微更新的大系統,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蛇口是深圳最具歷史記憶的街道,也是國際友人最多的街道。即將啟動的「趣城‧社區微更新(蛇口)」方案徵集吸引了27組參賽者報名,參賽者無資質要求,可以是公司、團隊,也可以是獨立設計師或藝術家,或是每一個對城市改造有想法的市民。經過5位知名專家和兩位業主代表的激烈討論,從中遴選出蛇口街道辦的南山石化大院南門、蛇口學校入口廣場、蛇口學校牆體改造、街頭設施環網櫃4個試點,4家優勝獎獲得者將與蛇口街道辦合作,推進方案的實施落地。

  「地圖」引導新眼光看深圳

  如何尋找深圳有趣又具有文化內涵的地點,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當中找到周末的好去處?「趣城‧深圳城市設計地圖」通過收集整理城市中能體現樂活精神的空間和場所,使市民加入到樂活族中來,體驗樂活生活,同時發現更多城市裏不為人知的有趣地點。

  「深圳城市設計地圖」是深圳乃至內地首份以廣義的城市設計為主題的地圖。該項目從城市設計角度對深圳總體城市形象開展了全面的調研、梳理,通過對深圳總體城市形象和城際線的研究、收集整理深圳優質自然、人文景觀和標誌性建築等資料,並用手繪地圖的方式,將這些元素匯集在一張圖紙上。使讀者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城市,發現身邊隱藏的美,體驗截然不同的趣味深圳。

  展開手中的藍地圖,有趣的文化建築、活力的公共空間、宜人的自然景觀、前沿的創意園區、多樣的休閒場所一一浮現在讀者眼前,讓觀者瞬間變成「老深圳」,輕鬆發現「新深圳」。地圖以深圳全市為範圍編製,嘗試收集整理城市各類特色地點,共分成六大類型——公共開放空間、自然開放空間、城市建築空間、人文歷史空間、城市創意空間及休閒活動空間,並細分為特色濱水空間、特色街道街區、特色紀念標誌物、古村落、宗教祠堂建築、歷史建築等26小類。

  通過這6種類型把深圳有趣的地點、空間總結歸類,最終形成一個可供人直接感知這個城市的立體地圖。編製設計地圖的初衷就是記錄下這個城市的發展,引導市民換一個眼光去看這座城市,重新挖掘城市生活的趣味,重構城市的魅力。

  「地圖」塑造城市建築科普

  深圳的城市發展具有不同於內地其他城市的獨特歷程,建築的形式也豐富多樣,從國際化大都市必備的現代建築到城市低成本的生活區城中村建築,都是深圳特色的反映。為了引發公眾的興趣,提升城市的建築審美修養,同時記錄改革開放30年來深圳城市建築的變遷,為城市發展保留一些文化記憶,「趣城‧深圳建築地圖」由此誕生。

  經過摸底調研、建築分類篩選、建築信息彙編,通過公開徵集、專家研討、公眾評選形式,最終從6萬餘個深圳建築中,篩選出299個入選建築。其中的建築,既有萬科中心這樣的大師作品,也有上海賓館這樣有深刻集體記憶的普通建築;既有獨具特色的工業遺存,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古建。建築的時間上,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年來的各個發展階段為主,並部分涵蓋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的一些歷史建築。空間上跨越深圳10個區,西到新啟用的深圳機場T3航站樓,東至大鵬地質博物館,北到龍崗老墟鎮,南到蛇口原廣東浮法玻璃廠。

  通過這些嘗試,希望能以專業化的視角遴選建築、以公眾化的語境介紹建築,為塑造特色化、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建築科普發揮促進作用。這是一個開放的、剛剛開始的出版項目,隨?社會關注和公眾參與的深入,以後每隔四至五年再版一次,不斷補充、完善、增選新的各類建築,讓「趣城‧深圳建築地圖」成為推廣建築科普、宣傳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

  太原博物館展逾千件故宮文物

  近日,「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在太原博物館開幕,逾千件國寶亮相,展覽將持續至明年3月31日結束。

  據悉,本次展覽的7個專題展精彩紛呈。「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展示乾隆、慈禧壽慶的禮儀形式、筵宴情況,旨在弘揚尊老敬賢之意。「凝華煥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遴選150件琺瑯器,反映宮廷琺瑯器的整體面貌和帝王的審美意趣。「御瓷擷英——明代御窯瓷器展」展示明洪武至萬曆年間代表性御窯瓷器150件,為觀眾提供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藝術成就的機會。「筆走龍蛇——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展」展示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5位明末清初書法家近200件作品,包括11件太原市館藏傅山書畫作品。「日麗紫禁——明清官式建築展」分為「琉」光溢彩、移天縮地、金窗繡戶、宮闕流芳四部分,集中展示紫禁城建築的匾聯、裝修、琉璃瓦件和燙樣。「紫禁藏影——故宮博物院藏老照片展」聚焦清末至民國初期,精選800餘幀影像,再現當時的建築風貌、人生百態、社會變遷和王朝更替。「數字故宮‧萬象紫禁」數字展示廳,通過專題片、互動體驗等方式講解故宮背後的故事,觀眾將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感受故宮獨特的魅力。香港商報記者 王利萍

  講述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

  清代通草水彩畫精品展開幕

  由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主辦的「廣東名片——清代通草水彩畫精品展」日前在海戰博物館啟幕,同時,由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與深圳市插畫協會聯合主辦的古今對照——清代通草畫/現代插畫的展覽延展活動同期開展。

  通草畫和插畫的「化學反應」

  通草畫的盛行出現在攝像術發明之前,它是當時中國社會的圖像記錄,具有很強的真實性,是各種歷史文獻記載的補充,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與收藏價值。鴉片戰爭博物館自2008年徵集第一幅通草水彩畫至今,館藏通草水彩畫達640餘幅,值此徵集通草水彩畫10周年之際,館方精心挑選300餘幅藏品,特別推出館藏清代通草水彩畫專題展覽,向觀眾講述一個準確、生動的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通草水彩畫是草根階層生產的外銷產品,沒有藝術性可言。此次通草畫精品展通過畫面的繪畫技法進行分析,發現通草畫不僅融入了西方焦點透視、光影明暗等西洋繪畫技法,還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線條的勾勒、留白繪畫技法,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近代寫實繪畫藝術領域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除此之外,觀眾們還將通過展覽了解到,通草水彩畫作為典型寫實性繪畫,追求寫實風格,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線條技法。展覽中的許多作品都是先以線造型,再根據不同的畫面內容採用不同風格的線條,比如關於動植物、花卉、皇室人物等題材,追求逼真效果,筆法嚴謹細膩,尤其是描繪表現動物的觸鬚。而在遠近明暗的處理上,通草畫則極力靠近西方繪畫風格,營造一種空間的層次感,使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此次展覽以「主題單元式」和「場景復原式」的表現手法,運用多媒體、互動體驗等方式,從科技、藝術、交流、歷史四個板塊生動地解讀清代通草水彩畫藝術,走進清代的風土人情。此次展覽一大亮點為首次嘗試將通草水彩畫和插畫進行「化學反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草畫,結合老少咸宜的插畫藝術形式,進行非遺的活化利用。

  「清代,作為外銷品的通草畫,是西方人了解東方世界的窗口,而通草畫,從屬性上來說和插畫一樣,承載?傳播的功能。正是由於這種屬性,清代的通草畫師也類似於現代意義的插畫師。」深圳市插畫協會副會長張忠陽說道,清代通草畫中描繪的場景,與現代插畫師所創作的插畫場景更是具有跨時代的共同性,正是由於這些場景與藝術形態的共性,我們選擇用插畫這種形式來作為教育推廣的表現手法,希望通過這些共性的對比,讓觀眾對通草畫歷史、藝術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