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房鬧」恐持續增多
2018年 10月 15日 01:20    香港商报
 

    「房鬧」恐持續增多

  豪士

    寒露節氣過後,自北向南的降溫掠過整個中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一絲涼意。在這個冷空氣來得比往年早的深秋,「轉涼」、「寒冬」等令人不安的字樣,也在不斷進入人們眼簾。不僅最近的股市和匯市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幾個月前高層還在督促各地要抑制價格快速上漲的樓市,轉眼間熱度便黯然褪去。

    在限購、限貸、限價等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不斷疊加的背景下,目前不少城市樓市過熱的現象得到了抑制,而在疲軟的行情下,投資者的觀望情緒甚是濃厚。相關數據顯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樓市的轉冷速度比人們想象中來得要快,過往的「金九銀十」在今年沒能得償所願。

    面對樓市的慘淡行情,不少大型地產商開始了以價換量的打折促銷,大打價格戰成為首選。但事與願違的是,主動降價讓利的促銷活動,換來的不是成交量反彈,而是前期購房者的憤怒。由於一些樓盤的降價幅度過大,早前買房的業主似乎押注錯了大勢,從而覺得自己虧大了,於是打砸售樓處的現象在不少城市陸續出現,逐漸成為令開發商頗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處理「房鬧」相當棘手

    從理論上而言,當一個商品供過於求時,價格下跌是必然現象。基於房屋的商品屬性,市場交投的冷暖和價格的升跌也應符合這樣的邏輯規律。對投資者來說,若沒有存在強買強賣和欺詐性的銷售行為,承擔相應市場交易風險實屬應當。現實情況是,開發商一旦明顯降價促銷,「房鬧」事件勢必會出現,買家似乎認定這些舉措能夠博取社會的同情。然而,他們的想法似乎並不能奏效,這種缺乏契約精神的維權事件並不能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畢竟大家心裏都知道,買房也是一種投資行為,願賭服輸是最基本的原則。這與買賣實物黃金、股票等投資品一樣,買房也理應承擔樓價下降帶來的風險。

    由於前期買入的投資者不能接受價格下降帶來的心理落差,於是便集中到樓盤的售樓處宣洩不滿,試圖給開發商施加壓力。面對這種情況,開發商也萬般無奈,能躲則躲,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對他們來說,如果給前期購房的投資者補償相應的損失,則表明願意為投資者承擔此類的降價風險,結果無疑會鼓勵和縱容這種行為。如果完全不理會,則可能要顧及由此帶來的不良社會效果。據說萬科在廈門白鷺郡項目上,對「房鬧」做了一定的補償,而這被某些分析人士認為是一種「陰謀」,目的是想借此博取好聲譽,並給同行施加壓力,因為同行的現金流沒有它充裕。不過這些都只是外界的猜測,具體實情不得而知,但如果萬科沒能按照協議規定的內容來交房,補償差價的行為也不是說不通。

    維權事件還會陸續出現

    目前來說,開發商的降價促銷也許是迫於無奈,一方面是低迷的成交量令其資金鏈陷入緊張,另一方是融資成本和難度在加大,回籠現金降低債務風險迫在眉睫。加上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開發商大打價格戰,加快回籠資金的速度可能會是未來的常態。但由於前期市場基本上形成了「樓價只漲不跌」的心理預期,導致價格一旦下降時,投資者便產生心理落差。基於此,「房鬧」還會接連不斷出現,並且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從整體情況來看,儘管一些地方樓市交投不活躍、降價幅度大,但政府高層對房地產調控政策似乎沒有放鬆的跡象。加上,目前樓市的利空消息滿天飛,有價無市也普遍存在一些城市,往後開發商降價銷售在所難免。

    此外,中國經濟的疲軟疊加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對樓市形成壓力在所難免,相信開發商以價換量還會是常規手段。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價格回落只是前期上漲過快的一種回調,並沒有出現恐慌性的拋售行為。

    所以,無論如何,投資者應該懂得:只有允許樓價有漲有跌,才能讓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多的「房鬧」出現,只可能是造成更多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壓低價格,這才是應該忌諱的。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