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經濟結構性改革 面臨的真正挑戰
2018年 10月 15日 01:33    香港商报
 

    經濟結構性改革 面臨的真正挑戰

    自2015年內地股市泡沫破滅以來,維穩工作一直任重道遠。在市場泡沫破裂期間,有關部門組織國家隊救市;隨後鼓勵私人家庭舉債以幫助房地產去庫存;還通過棚戶區改造,以PSL抵押補充貸款的形式擴大基礎貨幣供應而激進地執行貨幣寬鬆。這一系列的政策選擇無一不是為了維穩經濟和市場。最近,伴隨市場劇烈波動,一系列寬鬆政策再次出台,讓人感覺又回到了2015年。而當時市場維穩確實最終緩解了市場內部無情的拋壓,成功地壓抑了市場的波動。

    經濟改革非一蹴而就

    然而,凡事皆有代價。當前進行的結構性改革也是一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這個試錯的過程可能並不能從經濟教科書裏找到現成的答案。這次改革本身很可能就是改寫之前的經濟認知的過程。人們普遍認為,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奠定現代中國經濟的重要時刻,但是,這個信念實際有別於中國文化中循序漸進的概念。實際上,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2年,內地已開始出現轉變,包括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重新啟動「四個現代化」和發起「洋躍進」運動。當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時,有些改革已在進行,十一屆三中全會則鞏固了這些改革,並把這些改革正式化。

    此外,有些人還認為1978年開始的經濟改革是經過完美的頂層設計的,是一場由上而下地對經濟體系進行的革命。然而,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指出,1978年的改革事實上跟隨一個雙軌制度,從農業手基層改革,農村企業逐漸提高效率,並取得上層的首肯。與此同時,基層改革亦有助彌補當時國企改革軌道上遇到的障礙。

    挑戰在於經濟轉型

    1984年10月,鄧小平在與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會面期間指出,1978年改革的重點是在於推進農村改革,而1984年改革的重點將在於城鎮改革。「儘管城鎮改革比農村改革更加複雜,我們已在農村改革中取得成功,我們對成功進行城鎮改革充滿信心」,這種說法巧妙地把民營和國家層面的兩項改革結合起來,刻畫出一幅改革的設計藍圖。毋庸置疑的是,政府的務實和開放思想使改革得以推進。簡而言之,1978年的三中全會似乎是具備漸進的性質,是一個經過不斷試驗和錯誤而得出的結果,而並非一個翻天覆地的轉變。

    我們當前進行的經濟結構性的調整,很可能也是這麼一種改革。如何通過結構性調整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從出口生產社會轉型為進口消費社會,才是當前深化經濟改革面臨的真正挑戰。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 洪灝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