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舌尖上的港股IPO 內地餐企港股市場表現檢閱
2018年 10月 15日 01:33    香港商报
 

    舌尖上的港股IPO 內地餐企港股市場表現檢閱

    上月內地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6862)在港上市,更成為史上最大餐飲IPO。近年內地餐飲消費市場急速增長,海底撈的成功上市,或引發未來幾年內地餐飲業赴港上市熱潮。然而在海底撈之前來港上市的幾家內地餐飲企業如今發展和股價表現如何?

    香港商報記者 范曉昱

    海底撈是目前亞洲唯一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上市連鎖餐廳,據彭博數據,集團憑藉約120億美元的市值,規模超過所有在港上市餐飲企業的總和。從四川簡陽的一個小火鍋店,到今日登陸港交所主板,除了自身的服務特色,當然也離不開內地餐飲業近幾年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爆發式增長。

    餐企來港上市程序簡單

    《中國餐飲報告2018》指出,2017年內地餐飲業收入達3.9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並預料今年增長率將維持在約一成的水平,帶動了餐飲企業收入增長。

    值得留意的是,鮮有內地餐飲企業於A股市場上市,目前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僅有4家,而港股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已達到6家,分別是合興集團(047)、味千(中國)(538)、呷哺呷哺(520)、唐宮中國(1181)、國際天食(3666)以及海底撈。為什麼內地餐飲業更傾向於選擇香港上市呢?

    從去年開始,中證監發審委不僅提高了審核的門檻,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也更為專業化和細緻化。然而,餐飲行業由於其特殊的行業特性,經營環境容易發生重大變化,易受原材料價格、產量的影響,國家宏觀政策、食品安全問題、疾病爆發等多種問題的影響。

    相對而言,港股市場的程式相對簡單,對企業上市要求相對寬鬆,較易符合條件是很多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券商紛紛向餐飲企業埋手,間接令餐飲股申請上市個案增加。

    雖然如此,港股焦點大多落於金融板塊,加上餐飲企業估值一向較金融板塊低,所以較難吸引投資者或成為市場焦點。此外,近兩年內地餐飲消費市場雖然擴大,但競爭也越加激烈。在港上市的幾家內地餐飲企業,近幾年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除了亟待進行品牌化轉型以迎合市場口味,平台化、智能化以及提高服務水平,都成為餐飲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呷哺呷哺:海底撈上市成威脅

    比海底撈先一步上市的呷哺呷哺在內地火鍋界也是大名鼎鼎,擁有一大批「火鍋粉」。呷哺呷哺走中低平價路線,維持在人均35至65元人民幣,與海底撈佔據不同價格帶,對應不同客戶群。多年來,呷哺呷哺一直保持較高的開店擴張速度,截至2018年6月底,呷哺呷哺有780家呷哺餐廳,遍布內地14個省份86個城市和3個直轄市。

    2014年12月,呷哺呷哺於港交所(388)上市。年報顯示,集團近年淨利潤增幅明顯放緩,2017年淨利潤4.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較2016年的39.7%增速下降23.8個百分點,表現不及市場預期。該股近期股價下跌,摩根大通也下調呷哺呷哺的目標價,由18元降至16元。此外,受「老鼠門」事件影響,9月10日和11日,呷哺呷哺股價分別下跌6.11%、6.32%,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約15億元。自8月以來,呷哺呷哺股價持續下跌,雖然股價上周五收報11.08升5.73%,不過,較今年7月27日高位18.05元,累跌38.61%。

    如今,海底撈的上市對呷哺呷哺的股價表現或將帶來更大危機。呷哺呷哺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營收規模36.6億元人民幣,純利4.2億元人民幣,都只有海底撈的三分之一。

    味千中國:亟待提升品質

    日本拉麵是港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味千拉麵在內地的地位可以說相當於中端版的「一蘭拉麵」,廣告語主打「一碗湯的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類的數十倍」。然而,2011年7月被爆出宣稱的純豬骨熬製湯底竟然是用濃縮液稀釋而成,公司承認有關指控,一時引起軒然大波,2012年淨利潤同比大挫55.92%,「骨湯門」事件亦成了集團業績和在內地擴張的轉折點。

    從此,味千(中國)品牌形象倒塌,從2012年到2016年營業額都不見起色,為了從「骨湯門」的陰影裏徹底走出來,味千(中國)找到了百度這個靠山,以全新形象面對食客。2015年7月,味千(中國)間接全資附屬Ajisen Investments作為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Hina及Hanking就納入及管理合夥企業訂立有限合夥協議。合夥企業旨在參與百度外賣業務「百度外賣」之投資。根據有限合夥協議,合夥企業之出資總額預期7000萬美元及Ajisen Investments將向合夥企業投資6000萬美元。全靠投資百度外賣項目的估值收益7.46億元人民幣所帶動,集團2016年上半年純利按年大增逾5倍至6.71億元的驚人增長。

    不過,好運沒有一直籠罩味千,2017年8月,百度外賣正式以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餓了麼,而百度方面對百度外賣的原始估價約20億美元,味千(中國)手中股權價值自然也大大降低。在傳出百度外賣要賣盤後,味千(中國)上半年業績立即受傷,純利重挫逾80%至1.09億元。真可謂「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要想真正扭轉局面,集團需要從改進產品和服務做起。

    國際天食:轉型進行時

    國際天食前稱小南國。以精緻上海菜出名的小南國,從30多年前上海的一家小店到在香港開分店,再到於香港上市,又是一個「灰姑娘」般華麗轉身的餐飲企業傳奇。剛上市時,小南國業績表現還算不錯,2013年至2015年間業績開始大幅下滑,在2015年時小南國對己方進行門店梳理和架構調整,計提一次性費用達到1億元,因而轉虧蝕9324.2萬元(人民幣,下同)。而該調整轉型的價值也在2016年時得到了釋放,成功扭虧錄得3497.5萬元純利。

    為了轉型,小南國作出多方面嘗試。2016年6月,小南國收購在美國上市的內地餐飲業電商平台Wowo共9.82%的股權,並成立一家合營公司,開發其自有食材品牌,借助目標公司的管道、供應商和客戶資源,以互聯網作為工具,拓展B2C、B2B及門店、商場、超市及其他銷售管道。其後於2016年7月,國際天聯同敏供應鏈,與Nippon ACCESS,INC.簽訂一份意向書,未來三方將本平等互利的原則,在商流、物流等方面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實現小南國從多品牌經營集團向國際化餐飲品牌運營集成平台方向的轉型。

    2017年6月小南國更名為國際天食,通過收購並拓展旗下更多餐飲品牌。於2017年,集團運營67家「上海小南國」餐廳、3家「慧公館」餐廳、23家「南小館」餐廳、2家「俺的」餐廳、2家「Wolfgang Puck」餐廳、1家「The BOATHOUSE」餐廳和23家百佳香港旗下品牌餐廳的餐廳網絡。

    2017年上半年集團收入同比減6.1%至9.43億元,毛利同比減2.7%至6.90億元,但受惠於多品牌戰略孵化帶來的業績增長,及供應鏈改革帶來的成本下降,純利利同比大幅增加187.92%至3110.1萬元,看來公司的發展戰略成功了一步。

    拆局解碼

    餐飲亦需「智慧」

    在新一期的《施政報告》中,特首大提「智慧城市」,以智能科技提高香港各方面的管理效率。提到餐飲業的智能化,海底撈可謂是引領者。近來海底撈不斷將原本的業務智能化,包括研發中央存貨管理系統以追蹤食材來源、研究智能廚房、與阿里雲開發人工智能平台(分析大數據)加快餐廳選址等等,以提高營運效率。

    服務是正道

    眾所周知,香港餐飲業久久未能解決人手短缺問題,而科技和自動化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人力資源,可以解決問題。以點菜為例,如今香港大部分餐廳還依靠服務員來落單,海底撈就已經可以每張餐桌都以平板電腦讓顧客動手點菜,而且平板電腦內還載有「火鍋涮菜時間表」等不同資訊。

    海底撈的例子可見,智能化和自動化並不會導致大量員工失業,節省下來的人手就能專心為客人服務,如剝蝦、手工麵表演等等,也正因為如此,海底撈的精心服務吸引了更多員客。集團來港上市並打入香港市場,意味香港食肆將要面對一個強勁競爭對手,預警香港餐廳應做好餐飲服務,而並非只做餐飲業。

    范曉昱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