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探尋畫魂潘玉良的藝術人生
2018年 10月 16日 03:14    香港商报
 

    探尋畫魂潘玉良的藝術人生

    鞏俐及李嘉欣分別在電影和電視劇版《畫魂》飾演傳奇畫家潘玉良,令后人更了解這位藝術家的一生,但想更深入認識她,則必須透過欣賞其作品。由香港賽馬會呈獻、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的「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現正展示潘氏的油畫、彩墨、雕塑及版畫作品。展覽由巴黎賽努奇亞洲博物館館長易凱策展,黃熙婷助理策展,展品分別來自安徽博物館及巴黎賽努奇亞洲博物館,其中部分作品更被評為一級文物。文:Janice

    即日起至明年1月,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將會舉辦展覽「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展出潘玉良超過60幅畫作及一件雕塑作品。二度赴法只為打破框架

    很多人認識潘玉良或因其傳奇的一生,其實她是第一批於法國留學的藝術系學生,且在當時鮮有女性自力更生的年代,就成功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中西融匯畫風。這次展覽集中展示潘氏1937年赴法時期創作的作品,展覽的助理策展人黃熙婷解釋,選擇該時期是由於潘氏第二度到法國才發展自己的風格。展覽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蒙帕納斯工作室」、「裸體繪畫的爭議」、「隱形城市」及「春之歌」。黃熙婷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四個部分經已包含潘玉良那段時期不同藝術發展的細節,參觀者可以看到她是如何打破之前學生時代的寫實派及學院派框架。」

    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潘玉良的《紅衣自畫像》,她常常於私人家居畫室創作重要的自畫像,在這個部分還展示了不少潘氏在蒙帕納斯工作室繪畫的人像畫、群像畫。「她的小型畫作只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的輪廓,填色亦予人輕快的感覺,與之前拘謹的學院派全然不同。」第二個展廳會呈現潘氏創作的裸體畫,這時期的她將結合中國書法的線條和西方點彩畫派來描繪女性的身姿。第三個展廳則會展示她甚少繪畫的城市風景,最后一個展廳會追溯以「春之歌」為題的創作始源,該主題1920年代開始,直到1950年潘氏才將之前實驗的畫作特點融會貫通,如書法元素、人物姿態等加入其中,盡顯她對動態女性人體的獨特構思。創作特別注重人

    四個展區展出的題材涵蓋肖像、裸體、城市與自然風光及舞蹈人像,黃熙婷指:「潘玉良很少畫巴黎的城市景觀,大多數會畫郊區、公園等,而且聚焦於人物正在做的活動。」原來1936年巴黎開啟帶薪假期,這時巴黎的氛圍與20年代潘氏留學時有着天淵之別,藝術家將當時流行的休镕活動如於戶外看書、野餐、曬太陽記錄下來,讓人感覺當地人生活得悠然自得,「我們想參觀者感受藝術家不如大家所想的悲慘,實際上她也活得隨心所欲。」潘氏亦尤為講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她著名的失落群像作品《論畫的友人》就是描繪在花園中,自己被朋友圍着評畫的景象。文人雅士皆喜歡舉辦雅集,藝術家也延續這一傳統,展覽展示的初稿《庭院聚會》顯示她還加插了如洋裝、西式風格的花園等西方元素,「最大的收穫是我們發現,有7幅人物畫與這份初稿相關,之前無人知曉。」黃熙婷笑稱策展過程就像偵探查案一般,并講解潘氏極少創作一幅畫前打如此多的初稿,且《論畫的友人》挂在其工作室正中間多年,由此可見該作品對她的重要性。雕塑同樣出色

    是次展覽更罕有地於偏廳展示潘玉良的雕塑作品《自塑像》,展品來自巴黎賽努奇亞洲博物館。黃熙婷盛赞:「她是少數雕塑和繪畫都創作出色的藝術家,然而現存的雕塑不多。」潘氏是在意大利學雕塑創作,她曾嘗試將雕塑作品運回中國,可是運輸途中船隻失火,作品遺失。如今展出的雕塑是其於1951年創作,屬於她最后的肖像作品之一,據黃熙婷介紹,藝術家后期窮困潦倒,創作雕塑需要更多物資,於是這件作品可謂彌足珍貴。潘玉良窮其一生都在進行藝術創作,明明留學歸國已經取得不錯成就,舉辦過四次個展,擔任大專院校的老師,她為尋找自己的視覺語言毅然再赴法國,她鍥而不舍、不甘於現狀的性格或者就是她成為近現代著名女藝術家的原因。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