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角度看禁電子煙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白仲祺
施政報告稱,有意立例禁止電子蒸氣煙和「其他新型吸煙產品」,相信包括電子加熱煙。
筆者和學會其他同事,曾多次在此欄反對禁止電子蒸氣煙。根據多個先進國家公布的研究,電子蒸氣煙或加熱煙大量減低傳統煙排出有害物質,被美國及英國等醫療權威認為能夠減少對煙民的傷害。
由於吸煙除了對煙民有傷害,亦造成二手煙問題,所以很多人都接受政府應該加煙稅,甚至全面禁煙。
說禁電子煙,目的是為了市民的健康。如果政策符合這個邏輯,煙、酒、高糖分的食物是否應該全面被禁?然而,十多年前,多國政府鼓勵市民使用植物油取代牛油,但之後卻發現反式脂肪禍害更大。
況且,健康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對一些人來說,每天早睡早起,早上上班前去跑步或運動,是一個確實達到的目標。但筆者與大部分其他人,只能將此寫在每年的新年願望裏。亦有人飲食清淡,甚至全面食素或連蛋和奶都不吃的全素。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在此例。叫習慣跑步的人,過其他人的生活,或叫愛吃肉的人,變成素食者,就等於健康嗎?
健康生活,與能夠尋找自己喜歡的興趣有莫大關係。興趣、生活習慣是否真的應用政策來管制呢?訪問數位煙民,發現他們吸煙,其實可紓緩壓力,或者能與數位煙民朋友小休、談話。筆者想問,如果一個習慣,令人每月花上數百或數千元,但對此人毫無用處,這合理嗎?
一個健康多元的社會,市民應該有不同興趣。沒有一個城市所有市民只會想玩同一種運動,亦沒有一個地方所有人都只想吃同一種食物。健康這個目標,應該留給市民自己選擇。用政策強制,除了帶來預期不到的反效果,亦令香港一直不干預市民生活的優良傳統有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