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數據符合預期 金融持續「脫虛向實」
【香港商報訊】記者朱輝豪、見習記者廖非凡報道:人行昨日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9月末,M2同比增長8.3%,增速環比高0.1個百分點,同比低0.7個百分點;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1萬億元,環比多2768億元,同比少397億元;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38萬億元,同比多增1119億元。專家認為,9月金融數據符合預期,在金融去槓桿和強監管下,M2依然維持低速增長。此外,社融規模結構有所優化,金融「脫虛向實」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多因素促M2增速放緩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張文紅表示,商業銀行加大資金運用,表內信貸和債券投資增長較快,推動M2增速回升,金融系統有序引導表外資金回表,提高表內資金投放力度。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9月的金融數據比較正常,符合預期,在貨幣政策比較穩健的要求下,9月M2的增速看來是比較合適的。他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還在轉型當中,加上中美貿易的不確定性,金融監管的強化和去槓桿的持續,也使得M2的增速放緩。此外,來自企業融資意願的下降,和金融對企業項目質量要求的提高,新增人民幣貸款也在走向謹慎。
張文紅表示,在融資結構上,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呈現「兩多一少」的特點:「兩多」表現為貸款同比增加較多,債券融資明顯增多;「一少」表現為表外融資有所減少。
孫立堅認為,社融規模的增長和以前相比,有了一些本質上的差異,以前更多的在缺乏監管下的影子銀行業務過度的膨脹,但現在在這方面的金融監管得到強化。
9月起地方債納入社融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份2.21萬億元的社融增量中,包含9月當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淨融資的7389億元。人行在社融報告中稱,今年8月份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加快,對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有明顯的接替效應。為將該接替效應返還到社會融資規模中,2018年9月起,人民銀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
對此,孫立堅表示,過去地方政府過度利用銀行貸款,也反映在M2的這種方式,會給金融體系增加一些壓力。現在人行意圖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將地方政府發債反映在社會總投資規模裏面,這能夠更好地約束資金,把資金真正用在能夠產生效益的項目上,這是人行的目的所在。
孫立堅還指出,從各項數據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比重上可看出,前一階段暫時出現的「脫實向虛」的問題,在通過國家強化對金融過度膨脹行為的監管及大力扶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努力下,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慢慢地體現在社會融資資金的結構上。金融「脫虛向實」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引導資金回到實體經濟,回歸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上。
9月份發行地方債7485億
【又訊】財政部網站昨日發布數據,2018年9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7485億元。截至2018年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82592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08779億元,專項債務73813億元;政府債券180027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2565億元。
人行發布9月金融數據
9月末
廣義貨幣(M2)餘額180.17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環比高0.1個百分點,同比低0.7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M1)餘額53.86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環比高0.1個百分點,同比低10個百分點;
流通中貨幣(M0)餘額7.13萬億元,同比增長2.2%。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609億元。
前三季度
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83.2%,同比高18.4個百分點;
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佔比-1.2%,同比低1個百分點;
委託貸款佔比-7.5%,同比低11.4個百分點;
信託貸款佔比-3%,同比低13.1個百分點;
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佔比-4.4%,同比低7個百分點;
企業債券佔比10.3%,同比高9.3個百分點;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佔比11%,同比高2.2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佔比2%,同比低1.4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
人民幣貸款增加13.14萬億元,同比多增1.98萬億元。
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69萬億元;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7.11萬億元;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874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37萬億元,同比少2.32萬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同比多增1.34萬億元;
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1913億元,同比多減1608億元;
企業債券淨融資1.59萬億元,同比多1.4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