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從深圳地標感受科技魅力 在平安憧憬未來智慧城市
2018年 10月 19日 01:34    香港商报
 

    從深圳地標感受科技魅力 在平安憧憬未來智慧城市

    【香港商報訊】記者同理報道:昨天是2018「世界知名媒體創新深圳行」大型採訪活動的第二天,一眾外媒記者來到平安集團和有小微金融隱性冠軍之稱的——飛貸金融科技公司,見識深圳乃至中國最前沿的金融科技發展,並在深圳博物館回味了深圳崛起的歷史。

    平安投500億金融科技研發

    平安集團品宣海外媒體團隊負責人Gareth介紹了平安集團的整體情況,他特別介紹其多項業務在行業中居領先地位,比如車險業務是中國最大。在介紹中,他特別提到平安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每年都會拿出營收的百分之一來投入科技研發。據介紹,過去十年,平安先後投入500億元進行科技研發,主要集中在智能認知、區塊鏈、雲、大數據四項核心技術領域,5000多項全球專利數量,位居全球金融機構前列。正是在研發上的投入,奠定了平安行業領軍者地位。據了解,1988年發端於蛇口的平安集團,今年正值成立三十周年,其已成長為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十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

    據悉,平安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為發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並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

    平安智慧城引憧憬

    在平安金融中心,一個多小時的交流結束了,但記者們對平安智慧城卻有問不完的問題,他們一下就圍住了平安智慧城常務副總經理胡瑋,就各種城市智慧應用向胡瑋請教。

    據悉,平安智慧城以「智慧、智理、智效」為理念核心,依託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科技四大核心技術,構建了「1+N」平台體系,即1套智慧城市雲,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有力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包括智慧政務、生活、安防、交通、口岸、金融貿易、財政、教育、醫療、房產、環保、養老等,均是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與平安主業緊密結合的服務領域。據悉,平安智慧城目前在全國各地有多項應用。

    正是應用了數據集合和交換等技術,讓智慧城應用空間大幅提升。胡瑋以智慧交通為例,介紹了各種應用場景,據了解,目前已搭建了深圳東部景區節假日交通預約平台、深圳交通刷臉執法平台、深圳交通事故極速處理平台等多個平台。除了智慧交通以外,據了解,還在智慧醫療、智慧口岸、智慧環保、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生活、智慧財政、智慧城建、智慧安防等多個領域,與全國各地的政府和企業機構開展合作,涉及到民生方方面面,並不斷推向縱深。

    登深圳地標 外媒最關心安全

    18日上午,記者們登上平安金融中心北塔116層,從雲際觀光層俯瞰深圳鬧市區。由於當日下雨,景觀受到漂浮的雲遮攔,一位韓國的女記者稱,她更喜歡夜色中的平安大廈。原來是前一晚採訪團在市民中心觀賞了深圳大型燈光秀,而平安大廈是燈光秀中最亮眼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在夜色中別有一番魅力,各種燈光將其裝扮得璀燦生輝。

    在這棟深圳最高、中國第二高的綠色建築裏,記者們最關心的是大廈的安全性。

    印度教徒報記者AtulAneja一直追問大廈的防風抗震的能力。來自於中建一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建該項目的總工程師來交交在現場向記者們表示,自2016年底全面封頂以來,平安金融中心建築群累計已歷經16場颱風的考驗。前段時間更經歷了近幾十年來深圳最大颱風——山竹。當時觀察,左右擺幅不超過30公分,而大廈模擬測試最大風荷載為67公分。來交交向記者介紹,在設計過程中,中建一局項目團隊在平安金融中心113層的位置安裝了兩個重達500噸的阻尼器,在颱風來襲時,阻尼器主動性地平衡了颱風風力,保護了樓體不被颱風撼動。同樣平安大廈按設計標準能對抗八級地震。

    來交交介紹,類似的模擬測試在建設初期就已展開,項目於2009年12月開工,2016年11月通過竣工驗收。目前,項目已包攬各類國家級、省部級獎數十項,多項中國最新建築技術都在大樓施工中應用。來交交如數家珍介紹項目創出的多個第一。有記者問,作為全球目前第四高的大廈,平安大廈與迪拜全球最高的大廈有什麼不同。來交交略思片刻,對記者說兩者區別在於,在平安大廈建設階段,就能實現混凝土泵送千米技術,這為中國下一步建設千米高樓提供支撐,未來中國有能力建世界最高的大樓。他同時回應外媒稱,大廈也是中外攜手的成果,當時美國設計方的香港分公司多次派員親臨現場,與建設方進行互動。來交交說,正是凝聚了多項領先技術,該項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美國LEED-CS金級認證等。

    博物館體會深圳崛起歷史

    來到深圳市博物館,在改革開放史專廳的參觀中,體會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演變。不少記者都對深圳的發展嘖嘖稱奇,迎面一張首批打工女的大幅照片引起了記者們的注意,他們很好奇,有位記者問,這些已50多歲的中年婦女現在近況如何?

    從特區創辦到初期建設,再到城市一體化,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一年一個樣。可能是出於職業好奇的原因,記者們對同一地方不同年代景觀變化的圖片很感興趣。幾位日本記者說通過年代不同圖片的對比,他們很直觀地感受深圳崛起歷史。一位土耳其的記者,指?全景式的橫幅照片說,近年所拍的圖片,已難看到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的建築物了。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