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27名官員詳解港珠澳大橋交通安排
2018年 10月 21日 01:36    香港商报
 

    27名官員詳解港珠澳大橋交通安排

    議員上橋探路增信心

    【香港商報訊】記者莊海源報道:距離港珠澳大橋通車運營僅有三天,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名議員昨早考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連接路,議員在聽取當局的介紹和解釋後對大橋充滿信心,認為大橋會為經濟、旅遊等帶來新機遇。特區政府昨日公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22日下午前赴珠海,出席翌日早上在珠海口岸旅檢大樓舉行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

    林鄭將率多名官員出席開通儀式

    出席當天通車儀式的政府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資深大律師、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等。

    跨境巴士營辦商已領「禁區紙」

    張建宗指出,毋須過分擔心跨境巴士方面,因絕大部分營辦商在去年年底領取配額後已領齊「禁區紙」,已做好有關工作,問題不太;另有小部分的新營辦商也已領取配額。他說,一定要有配額才會有「禁區紙」,只要去申請,運輸署就會即時、盡快為他們處理,溝通工作已做好。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名議員昨日上午獲安排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連接路,以便議員在大橋通車前進一步了解有關設施,以及跨境和本地的交通安排。在運房局局長陳帆、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及多個政府部門的代表陪同下,議員首先視察香港口岸旅檢大樓,參觀入境大堂的出入境設施,以了解大橋的出入境安排。

    議員關注交通配套

    其後,議員視察本地公共運輸交匯處,了解各公共交通路線及公共車輛的上落客區。議員之後視察旅檢大樓出境大堂及往珠海/澳門方向的公共運輸交匯處。議員亦視察香港連接路,包括高架橋、隧道及地面道路,並藉此機會視察香港連接路接近粵港分界線的部分。陳帆希望,議員透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大橋的規劃及運作,提出改善建議。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議員陳恒鑌非常關注大橋通車後的交通配套問題。他表示,現時車輛由港珠澳大橋到赤角機場只能使用機場路,而機場路一帶交通相當繁忙,擔心大橋通車後機場路能否負擔車輛流量。他說,由於有27位各個政府部門的官員出席講解,解答也算清晰,令大家了解更多通車細節。

    陳恒鑌還在其臉書(Facebook)上載其與陳帆在粵港分界線打卡的圖片,並配以「最後我們坐車登上大橋連接路,到達分界線,大家都對見證歷史時刻表現得興奮,整個過程氣氛良好!」的文字。

    旅檢大樓令人讚嘆

    葛珮帆議員形容,旅檢大樓又大又靚,設計很特別,天幕尤其壯觀,設施亦很齊備,但擔心車位不足夠。她稱,「最開心以後去珠海唔使花3.5小時兜一個大圈去塞虎門大橋,經港珠澳大橋75分鐘就到,去澳門唔想搭船又有多一個選擇,真係好方便」,相信港珠澳大橋一定會為區域經濟、旅遊等發展帶來新機遇。

    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參觀旅檢大樓後指,大樓是本世紀令人讚嘆的建築和工程,其中大樓的天幕在中山預製後運到香港,只用9個月便完成組裝,相信旅客屆時到旅檢大樓時,亦會欣賞和讚嘆建築。他又指,行程中曾向負責工程的工程師交流,指大橋可抵受強颱風吹襲,而人工島防波堤的弱波石,是按工程規範進行,質量相當好,認為市民可放心。

    建議興建多層停車場

    實政圓桌田北辰指出,聽取運房局局長陳帆及相關部門人員講解配套設施及運作,解釋得很仔細,令他對大橋有信心。但他指出,人工島口岸停車場只能提供600個泊位予私家車,數量太少。他認為,這些泊位設在平地,建議當局應該考慮興建多層停車場,提供更多泊位。他預計,大橋通車後會有不少旅客由珠海經大橋到香港機場搭飛機,但目前旅檢大樓只得4間主要航空公司的櫃位,未必方便到旅客。

    隧道箱涵構件最重達五千噸

    【香港商報訊】全長55公里、貫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橋為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當中香港連接路全長約12公里。施工期間,路政署致力減低連接路對周邊影響,克服種種技術困難。其中,在機場快線地底建設兩個大型行車隧道管道時,是香港首次採用箱涵頂進方法,最大的箱涵構件重達5000公噸,相當於20座天壇大佛的重量。

    香港連接路是雙程三線行車道,包括9.4公里的高架橋、一公里的隧道,以及1.6公里的地面道路。路政署工程師潘凱怡表示,香港連接路鄰近機場,並跨越機場西面海上航道,施工須顧及航空安全規定,並確保高架橋與海平面保持最少41米垂直淨空高度的距離。當局利用預製組件,以縮短施工時間,並減低對海上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工程需要使用超過5700塊橋面預製組件,每塊重75至225公噸,這重量相等於3至9輛雙層巴士。

    觀景山隧道採用鑽爆法

    至於觀景山隧道,雖然僅長一公里,也為路政署帶來不少挑戰。為克服技術困難,路政署以四種不同方法施工,其中貫通觀景山使用鑽爆法,機場路路段地底使用暗挖方式,填海區使用明挖法,機場快線地底則用箱涵頂進方式。

    潘凱怡指出,鑽爆法所需安全措施要求非常嚴格,以保護附近的航空燃油庫、昂坪纜車轉向站,以及機場快線。署方特設震動監測系統,作為安全措施之一,確保設施不受影響。箱涵頂進方法屬香港首次採用,以便在機場快線地底建設兩個大型行車隧道管道。最大的箱涵構件重達5000公噸,相當於20座天壇大佛的重量。

    路政署預期,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由香港國際機場到珠海的行車時間,將由四小時大幅降至約45分鐘,有助於鞏固香港的交通、物流樞紐地位。

    口岸區域供冷系統

    年省電350萬度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頗具特色,從外觀設計到功能劃分均匠心獨運,施工過程也用上創新方法。路政署署理高級工程師鍾志仁指出,香港口岸設有區域供冷系統,與使用冷卻塔的水冷式空調系統相比,區域供冷系統預計每年可節省高達350萬度電,相當於減少25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功能劃分方面,大樓大致分為檢疫和出入境檢查區、海關清關區、清關後等候區,三區按序以短橋連接,劃分清晰。鍾志仁說,離境旅客在大樓一樓落客區下車,即可在同一樓層的離境大堂辦理清關手續,並在同層乘搭跨境巴士或穿梭巴士前往澳門、珠海等城市。入境旅客可在地下入境層完成所有清關手續,過程直接而方便。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