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國進民退又被拋到浪尖
2018年 10月 22日 01:10    香港商报
 

灵童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進民退的爭論應不下四五回,但時下這場爭論,竟由國家領導人來定調,在若干次爭論中並不多見。

在市場經濟開放的過程中,國有成分減弱是個必然現象,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遇到反彈,自然就會產生爭論。近來的這場爭論源於,北京、深圳、山東、湖南、浙江、福建、四川、河北多地不同層級國資入場,以各種形式扶助陷入困境的當地上市民企。而最搶眼的是,深圳拋出數百億元資金馳援本土上市公司,多家民企赫然在列,不僅深圳如此,北京迅速跟進,廣州、杭州等地均傳出類似計劃。

而這輪救援相當程度是因為內地股市急跌,不斷引爆股權質押風險。因此這一次所說的國進民退,與以往若干次,也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那一次不一樣,性質不同,特點也不一樣。再加上,外有中美貿易戰衝擊,內有去槓桿收緊流動性,在內外雙重壓力下民企生存環境變差,而與之相應的是國企業績卻出現明顯增長,這樣一來更容易激發國進民退的討論。

民企拼搏更激烈

副總理劉鶴指出,「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但是為何每次一遇經濟波動,民企總是首個受衝擊的對象,其資金流動性和抗突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深刻暴露出來。劉鶴說,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實際上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民企在競爭更激烈領域拼搏,面對更多不確定性,有時難免劍走偏鋒,而承擔更大的風險。

但同時要看到在這輪衝擊中,並非所有民企都日子難過,近來靈童隨世界知名媒體到訪深圳大疆,就發現來洽談業務的絡繹不絕,無人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種工業場景,比如國家電網就大量採用無人機。大疆的好日子與整個中國經濟升級、消費升級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其在研發上捨得投入,受年輕人追捧的新產品接踵而來,說到底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大疆擁有4300項以上專利。談到未來兩年發展趨勢,其給出的回答是大疆目前還處於中游水平,未來要擠進中上游,走向更高端。而這何嘗不是民企最終的出路,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國際經驗也證實每次危機都會倒逼科技出現重大突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就直接帶旺了電商,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繫更緊密。

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再反過來,也不是所有的民企都是被救援的對象,從深圳與北京救援計劃細節來看,首先被救援的民企大多基本面較好,但大股東股權質押高,流動性緊張。也就是就,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先進、淘汰落後,這與當年4萬億刺激計劃已有所不同。

總之,不管是「國進」還是「國退」,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尋求產品與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和創新性,是任何年代、任何形勢下不二的成功法則。近來靈童到過深圳幾家科技民企——瑞聲、騰訊、大疆,它們強勢增長勢頭不減。深圳創新科技企業用它們的實踐在證明,必須擁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將時刻保持身處時代前沿,才能免遭淘汰。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