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穩增長」期待「寬財政」提速
2018年 10月 22日 01:23    香港商报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2018年三季度,中國內地經濟的短期壓力和長期潛力交疊共存。增速層面,隨着投資和消費的轉弱,三季度內地經濟增速為6.5%,降至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位。品質層面,得益於改革深化,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生產效率的提升穩步邁進。因此,如何通過政策搭配抗住壓力、釋放潛力,是未來內地經濟政策的重心。我們認為,當前貨幣政策受限於結構性瓶頸,是「寬貨幣」未能實現「寬信用」的主因,削弱了其「穩增長」作用。打破這一瓶頸的關鍵,不在於貨幣政策本身的騰挪,而在於財政政策的精準配合。據此展望,當前至2019年上半年,積極財政有望進一步發力,一方面通過基建項目的加速落地,助力信貸投放的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增值稅併檔調整,降低有效稅率,啟動固定資產投資。基於「寬信用」和「寬財政」的共振,內地經濟「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雙重底線有望持續鞏固。

壓力與潛力並存

三季度,內地經濟增長的短期壓力進一步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三季度內地經濟同比增速為6.5%,較二季度下滑0.2個百分點,降至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位。詳細來看,投資方面,前三季度,雖然民間投資保持活躍,同比增速較上半年提振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2.7個百分點,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整體同比增速僅為5.4%,較上半年下滑0.6個百分點。消費方面,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9.3%,較上半年下降0.1個百分點,消費引擎仍未走出階段性疲弱。在投資和消費內需趨弱的情況下,隨着貿易摩擦的成本逐步浮現,內地經濟短期承壓的格局預計將在四季度延續。

另一方面,隨着供給側改革深化,內地經濟的長期增長潛能仍在積蓄。從經濟結構來看,前三季度,較之於規模以上工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高出2.4個百分點;較之於製造業總體,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同比增速高出6.2個百分點,製造業高端化發展仍在穩步邁進。從生產效率來看,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3.1%。今年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上升16.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較上年同期上升0.35個百分點。有鑒於此,在當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形勢下,如何從短期壓力平穩過渡至長期潛力,將是四季度內地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

貨幣政策的結構性瓶頸

今年,在「穩增長」政策組合中,貨幣政策最先發力,歷經四次定向降準,取得了積極的政策效果。年中以來,M2增速觸底後逐步反彈,符合我們此前報告的預期。但是,結構性瓶頸愈加顯現,阻滯了「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導致「穩增長」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其一,長短期信貸增量結構失衡。7月定向降準以來,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保持同比上升,但是在結構上顯現「短多長少」的特徵。對居民部門而言,短期貸款持續同比多增,而中長期貸款則從8月開始重回同比少增。對企業部門而言,9月短期貸款實現今年首次同比多增,而中長期貸款卻從8月開始陷入同比少增狀態。這表明,當前的「寬貨幣」尚未扭轉商業銀行的避險情緒,商行依舊偏好短貸而非長貸,導致新增的流動性較難轉化為長期投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被削弱。

其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尚待紓解。今年以來,人行通過四次定向降準,累計置換了約1.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MLF,以破除MLF對中小銀行造成的資金供給「歧視」,並提供了逾2.15萬億元的流動性增量。得益於此,7月以來,R007與DR007的差值大幅收窄,表明流動性供給已經切實轉為「合理充裕」,並經由銀行體系向非銀體系有效傳導。但是,在R007中樞下行的情況下,民間融資綜合利率依然位於較高水平,兩者走勢持續背離。由此可見,新增的流動性在注入金融機構後,或尚未高效轉化為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而是較多地流向了大型企業。

期待「寬財政」提速

隨着內外部經濟不確定性的上升,雖然人行已經及時有力地「寬貨幣」,但是在資金供給端,難以克服商行放貸意願的順周期性,在資金需求端,難以創造合意的長期貸款標的,是造成上述結構性瓶頸的根源。而打破這一瓶頸,亟需積極財政的精準發力。一方面,基建投資的提速將創造穩健可靠的融資需求,進而撬動私人部門的信貸投放。另一方面,積極財政帶來的「穩預期」效應,將紓緩金融機構的避險情緒,推動信貸供給由短轉長,從大型企業轉向中小企業。展望第四季度,隨着貿易摩擦成本漸次顯現,內地經濟增長將持續承壓,因此「寬財政」助力「寬信用」的緊迫性進一步提升。事實上,9月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正是為了反映兩者間的「接替效應」,為「寬信用」和「寬財政」的配合情況,提供準確的觀測工具。

有鑒於此,當前至2019年上半年,「基建+減稅」的積極財政有望加強。在基建層面,7月財政政策轉向更加積極以來,基建投資依然反彈乏力,主要受制於財政資金到位的滯後。9月,地方專項債發行量驟升,累積發行量已突破年度預算報告所設立的限額,資金約束已得到初步紓解。得益於此,基建項目有望提速落地,其對經濟的提振效果預計在第四季度逐步釋放,並拉動信貸投放的增長。

在減稅層面,在「簡稅制+低稅率」的方向下,增值稅三檔變兩檔的調整有望加速推進,並引導有效稅率的整體下降,發揮增值稅減稅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勁拉動作用,以及更加利好私營企業、中西部地區企業的結構優化作用。此外,央地權責劃分改革將繼續深化,以減輕地方財政壓力,擴大長期減稅的政策空間。與之相匹配,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偏寬鬆的趨勢,下一次定向降準有望於春節前落地。

工銀國際證券研究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