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新起點新征程 河源龍川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2018年 10月 23日 23:52    香港商报
 

四個定位 一個目標

新起點新征程 河源龍川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河源市龍川縣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之美譽,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南近經濟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北鄰江西等內地省份,是廣東沿海與內陸地區的結合部。近年來,龍川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推進構建「總部+基地」「研發+生產」「創新+孵化」等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力推動龍川工業經濟發展。同時,龍川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功能布局,致力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功能產業承接地。文/余麗齡

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

打造「國家級現代建築工業化產業基地」

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在採訪中告訴記者,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龍川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圍繞「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現代新城、打造『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四個定位,努力爭取縣域經濟走在全省前列「一個目標」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城市發展、要素資源及深圳市寶安區對口幫扶等優勢,走出多產業融合發展、綠色發展的路子。

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位於龍川縣東南部通衢、登雲兩鎮交界處的大坪山地段,總規劃面積30.63平方公里,首期開發面積4平方公里,2008年被認定為省級工業園。縱貫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園區附近的縣城交匯,並在縣城設有華南地區最大的編組站龍川北編組站,是嶺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205國道穿越園區,河梅高速在園區核心地帶設有出入口,正在建設中的河惠莞高速橫穿園區,並設兩個出入口。

黃添勝表示,龍川工業園已經形成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築工業化三大主導產業,並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推進構建「總部+基地」「研發+生產」「創新+孵化」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謀劃並確定了發展「現代建築工業化」產業路徑,提出「以現代建築工業化為引領,參與珠三角產業分工,全面促進電子電器、空氣能、鋼結構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思路,以「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為依託,致力打造「國家級現代建築工業化產業基地」「智慧園區」和「低碳生態園區」。

目前,園區吸引了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龍川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澳都家居有限公司等極具競爭力的一批知名企業加盟,以龍頭帶動大力發展電子光電、空氣能、鋼結構等新型戰略主導產業,初步形成總部在珠三角、生產在龍川產業園的布局,形成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同一生產水平、不同價值鏈、功能互補的分工格局,着力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功能產業承接地。2015年,園區被廣東省經濟風雲榜評為「風雲園區」,被廣東省產業園區協會評為「五星級園區」,是廣東省第一個低碳園區,連續6年被評為省優秀園區,並成功承辦廣東省產業園區提質增效現場會和河源市產業發展大會。今年1至9月份,園區工業產值為61.7355億元,同比增長19.5%。

構建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打造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

近年來,龍川縣通過加快謀劃、建設高速公路、通用機場、贛深高鐵以及包括軌道交通等在內的其他交通項目,積極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拉近與深莞惠的空間隔離,融入深莞惠1小時生活圈,並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提升龍川的區位交通優勢,進一步提升龍川在大灣區的戰略地位。立足於「交通強縣」目標,按照「一機場五高速六鐵路」「三縱六橫」規劃,建設通達珠三角、連接大灣區周邊的外聯「動脈血管」,包括:1個通用機場(規劃中)、2條高鐵(贛深高鐵、龍龍高鐵)、4條普通鐵路(已經運行的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及規劃建設的龍汕鐵路、龍韶鐵路)、5條高速公路(已經投入運行的河梅高速、汕昆高速及建設中的河惠莞高速、規劃建設的龍尋高速、連梅高速)。龍川將通過高鐵、普鐵及高速公路建設,主動融入國家級交通大動脈,打通與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通道,構建「珠三角1小時經濟圈」及「南上北下的重要通道」。

黃添勝表示,龍川正面臨千載難逢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大機遇的疊加期,要找準功能定位,選準目標方向,最大程度地把後發地區的巨大潛能迸發出來,形成推動龍川快速發展的強大動能。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積極打造科技創新體系

創新是龍川發展的第一動力。龍川主動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切實提升縣域科技創新水平。

着力打造創新平台,積極構建高水平科技體系。在農業方面,以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為平台,藉助航天育種基地建設,推動龍川農業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在工業方面,依託現有產業園區科技創新平台,重點推進「金屬實驗室及土建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實驗室」「核級銲培中心」「邁諾工業4200噸預張拉國家級工程中心」「綠色建築創新院」等創新平台建設,不斷提高產業園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服務業方面,在制度創新、產品創新上下功夫,全方位推進商貿、物流、旅遊等產業發展。

主動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大力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龍川以廣東省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契機,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完善科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體系、科技市場和科技體制對接,促進創新要素加快向園區和平台集聚,努力把龍川打造成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延伸區重要組成部分。

營造更好科技創新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龍川充實企業研發力量,依託企業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培育有技術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深入實施新一輪工業轉型升級3年行動計劃,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術,建設一批以骨幹企業為主導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創新中心。依託中建二局、邁諾工業、景旺電子、昆騰科技等優質企業,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樹標提質」行動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計劃,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單打冠軍」。

大力築巢引鳳,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以產業建設為平台,加大產業招商、引商、留商力度,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理念,堅持引育並重,着力打造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吸引一批一線創新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動人才向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園區等流動和集聚。加快規劃建設高端人才公寓,全面梳理和持續優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政策體系。

同時,龍川在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發力,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包括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力以赴打造好「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分工,做大做強龍川優勢產業;推進完善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此外,黃添勝強調,農業作為龍川主打推動產業,將用好龍川的優美生態環境,以「綠色」為發展主色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接二連三」要求,用抓工業的理念抓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推進富硒大米加工基地、百萬羽肉鴿養殖加工基地、萬畝油茶種植加工基地、中草藥種植基地等項目建設,形成生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着力打造粵北重要的綠色生態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尤其在蔬菜種植+深加工方面,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逐步形成產業規模發展,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後勤保障基地。

挖掘提升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打造「中央蘇區留守紅軍園」

「文化是龍川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和底線」,黃添勝如是說。作為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龍川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自然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豐富的水、礦產、林木資源,是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生態保護發展示範區,粵東北的天然生態屏障。全縣水域面積0.91萬公頃,擁有東江、韓江兩大水系。

龍川古蹟眾多,南部重鎮、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佗城,是趙佗故城和興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和「中華姓氏博物館」之美譽,越王井、越王廟、正相塔、龍川學宮、孔廟、考棚等均名聞遐邇,吸引海內外遊客觀光遊覽。南部有水坑生態風景區、塔西合溪溫泉、澗洞三疊泉瀑布、九龍潭瀑布及七峰山旅遊度假區、知青部落旅遊度假區等景觀。北部有風光秀麗的青山湖(楓樹壩水庫)、萬有山生態旅遊度假村、梅子山礦泉水山莊度假村。中部有廣東七大名山之一、被譽為「客家聖山」的國家3A級景區——霍山,為省級森林公園,其洞幽峰奇、百態千姿,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聞名遐邇,素有「朝在羅浮暮在霍」美譽。千年古剎鹿湖禪寺,是始建於東晉太和年間的佛教聖地。還擁有「福建會館」、蘇維埃政府紀念館、武裝暴動舊址、仰天堂地下交通站、蘇維埃政府舊址等一大批革命歷史舊址,旅遊發展前景廣闊。

據悉,1934年,中央主力紅軍實施戰略大轉移,留守紅軍與遊擊隊繼續與圍剿蘇區的敵人開展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龍川就是留守紅軍開展革命戰爭的地方之一。目前,總投資10億元的中央蘇區留守紅軍園項目,是龍川着力打造的一個具有紀念性、教育性、唯一性、帶動性於一體的紅色文化紀念園。根據規劃設計,主要分為主園區、旅遊連接大道和分園區三個部分,共分三期進行開發,致力打造成紅色景區典範,力爭3年內成為國家級景區,5年內成為廣東省新名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