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上南澳島 直下澄海區
尋「美」汕頭 多角度感受文明進程
踏上廣東首批最美旅遊公路——汕頭東海岸大道到南澳島全長95公里的濱海大道。幾位來自大連、青島、煙台等濱海城市的作家都大呼太美了。
第九屆品鑒嶺南著名作家廣東行開啟第二天在汕頭的採風。上午沿改造一新的環島路,在南澳島參觀海絲廣場、總兵府、青澳灣、南澳北回歸線標誌自然之門,分享迷人的濱海旅遊風光。下午到澄海區,參觀世界蘭花第一股——遠東國蘭,遠近聞名的澄海酒廠,以及牽繫潮汕人出海情結的樟林古港,見識在河中正在建造的紅頭船。
連續5次到汕頭採風的著名作家陳世旭,經過華僑試驗區和東海岸新城時,看到窗外成片成片大廈和住宅,格外興奮,他說汕頭真是一年一個樣,越來越有特區的味道,而且從汕頭新氣象、新成就,也讓他看到了汕頭未來更美好。陳績盛 同理 王曉蕾
喜看新城平地起
在汕頭採風已是第五屆了,作為採風團的顧問,著名作家陳世旭年年都來。當採風團行駛在東海岸大道上,經過華僑試驗區和東海岸新城時,看到窗外成片成片大廈和住宅,陳世旭對記者說,第一次到這裏來參觀時,是在一條河流旁的建築工地上,當時,只有幾排房子在施工,無一封頂,大片土地還在填海之中,根本看不出一點特區的模樣。現在,新建的大廈和住宅,象森林一樣,連片成群,一座新城平地而起,建設真快,大有特區的感覺。關鍵是看到了新氣象,能讓人感覺到汕頭未來大有潛力可挖。
據悉,這幾年來汕頭採風,作家們每年都會來這裏,真是一年一個樣。第一次來時還看不到東海岸大道出海口的橋樑立樁,幾年過去,現在橋上已通車,東海岸大道沿線已建好新的公交站台,只等通車。陳世旭說,從這幾年採風經歷,能明顯感受到汕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
一小時從市區直達南澳島
在汕頭採風已是第五屆了,過南澳大橋到南澳島,這是第三次,但這一次,幾位曾到訪過南澳島的作家,都表示行程短了不少。
從作家下榻的賓館開到島上,只用了一個小時,是三次登島時間最短的一次。去年採風團到東海岸大道採風時,上面的橋樑還不讓通過,現在已是一路通行。汕頭市旅遊局副局長陳耿楠表示,走這一條路線,在路上整整比過去節省了一個小時。而與之對接的南澳島環島從去年開始改造,今年6月,南澳縣提前5個月完成環島公路改造工程,並完成南線20多公里濱海旅遊公路建設。
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會長張澤華說,上世紀90年代他在南澳當縣長時,記得最初過海是靠小漁船,後來,車輪渡(一次十多人)上島在船上就要40分鐘,一遇颱風就封島,進出南澳島相當不便。前年南澳大橋通車後,上島大幅提速,而現在東海岸大道與南澳大橋連通以後,如虎添翼,坐着大巴就一路飛奔到南澳,真有飛的感覺。
遠東國蘭 覓得幽香清遠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在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作家一行觀蘭花,品幽香,可謂怡然自得。據遠東國蘭負責人介紹,蘭花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國蘭,一個是熱帶蘭,其公司的國蘭產品涵蓋了蕙蘭、春劍、春蘭、蓮瓣蘭、墨蘭、四季蘭、寒蘭、建蘭、豆瓣蘭等八大類1750多個品種,包括珍奇品種和大眾消費品種。一望無邊的蘭花引得作家們連連讚歎,天津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龍一不時拿出手機拍照,他說北方天氣乾燥,種不了蘭花,這次難得看到這麼多的品種。
遠東國蘭的資源庫不僅僅匯聚了眾多蘭花品種,更有12000多件藝術品展示,成為了一個以蘭會友的文化交流平台。人民日報原副刊主編、高級編輯王必勝認真詢問種苗種植的溫度、濕度,在種苗標準種植示範基地,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自動化澆水等流程,令作家們稱讚不已。
最美環島路名不虛傳
張澤華對作家們說,1995年南澳島的環島路就實現全線通車。他說經過這麼多年建設,現在越來越美。果真不假,現在環島路已全線鋪上瀝青,比去年採風團時,車輛行駛平穩多了。從下橋到南澳縣城的這段路上,明顯感覺到鮮花、觀景平台,較上一年大有改觀。作家來到今年新修建的海絲廣場,在金銀台合影。在青島長大的程紹武說,這裏真漂亮,幾位作家熱議起在這裏買房。沿?海邊棧道,作家們一路來到礁石邊上,遠處可建整個建設工程,還沒有最後完工。王心勝坐在觀海亭上說,就這樣吹吹海風,就很愜意。
據了解,環島公路不僅連通宋井、青澳灣、金銀島、總兵府等經典景區,沿途還有啟航廣場、田仔地質公園、海絲文化廣場等美麗環島景觀節點。現在,南澳正努力把環島公路沿線開發成為一條環南澳主島的觀景長廊。
當天記者還來到總兵府,參觀閩粵界碑,領略過去腳踏兩省的感覺。這裏也是汕頭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成功招兵樹下,這棵十個人手牽手才能合圍的大樹,據稱已有400多年歷史。而旁過一棵300年大樹在2006年颱風正面襲擊下,已倒下,竟起死復生,作家們看?颱風前後的照片表示,你們保護真好,居然活過來了。
在南澳北回歸線標誌——自然之門。作家們擺出各種招牌動作合影。鄧剛脫下鞋,逕直走到青澳灣的海灘(這裏是南澳最美沙灘)上,儘管是第二次來這裏,他還是感到很新鮮。看着環繞青澳灣而建的海景房,楊海蒂說這裏真美,夏天走兩步就可以下海了,真好。據當地官員介紹,這裏比汕頭市區更顯冬暖夏涼。
樟林古港 探尋歷史足跡
樟林,從一個海角荒埔發展成為負有盛名的港口,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她的成長,正似大海起伏的波濤。早在清代康、乾年間,樟林是廣東較大港口之一,是潮州紅頭船航泊的基地。樟林古港的新興街至今已有200歲高齡,歷史上潮人祖先飄洋過海出國謀生必經此地,曾經商賈雲集貨棧成行繁華一時。世事變遷,新興街依然保存完整,獨具特色的清代建設群古韻猶存。
從喧鬧的都市尋訪至新興街不過數十里路程,卻恍若時光倒流,漫步於寂靜的老街,古色古香的貨棧鋪戶依稀可辨,一楹一柱、一磚一瓦卻因風雨沖洗褪盡顏色,老街難掩滿臉滄桑。歷經兩個世紀的變遷,新興街繁華不再,但遺蹟猶存。樟林古港是「紅頭船精神」的發源地,承載着無數海內外潮人的鄉愁。近來,當地不斷開展環境整治及保護修復工作,讓樟林港恢復生機、古韻重現。今年,樟林古港二期保育活化建設工程啟動,計劃在古港河建造一艘仿真紅頭船,現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衣向東憧憬滿滿,「這裏建好了之後,夜景肯定特別漂亮」。古香古色的青石板街,漂搖水中的仿真紅頭船,樟林古港將成為一個特色「網紅」港。
澄海酒廠 品味玉液瓊漿
未進酒廠,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兼作協主席陳世旭一邊加快了步伐,一邊喜道「聞到酒味了」。悠悠韓江水,滴滴潮人情。作為一家傳承了一百多年的老字號釀酒企業,廣東澄海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可謂是此行最受關注的一站。作家們從蒸飯、蒸餾、過濾、裝瓶等一道道工序細細參觀,深入了解了中國小曲米酒的「前世今生」。
一向愛好飲食文化的龍一,直接用杯子接了半杯「半成品」酒,品嚐過後,龍一稱其雖然入口香辣,但回味的米香很濃,讚歎不已。據澄海酒廠廠長張東曉介紹,經過改制後,酒廠已經從單一的米酒釀造企業發展成白酒、黃酒、配製酒、調味品生產企業,翻開了發展的新篇章,如今,酒廠還成功開發了花香型白酒「小花樣」、「一笑欖」橄欖酒等系列創新性產品,獲得了諸多好評。
在流水線上,一瓶瓶300ml裝的橙花香型「小花樣」正在經過灌裝、質檢、封裝等流程,人民日報原副刊主編、高級編輯王必勝則饒有興致地研究起酒瓶的造型和包裝設計。特別是看到50ml裝的玫瑰花香「小花樣」小瓶包裝,王必勝稱這個外形就像香水一樣,很有美感。
品酒之餘,《中國作家》雜誌社副主編程紹武揮毫寫下了「小花樣大文章」六個大字,並稱喝了澄海酒廠的老酒,便可「氣吞萬里如虎」。陳世旭也留下了「米酒世家」、「小花樣大品牌」兩幅墨寶,為澄海酒廠寄予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