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應研參與國家新區發展
國務院近期批覆《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全國國家級新區增至6個。發改委專家指出,當局規劃建設國家級新區就是培育新的經濟高速增長中心,港府應該研究香港如何能參與國家級新區的發展。
今年10月國務院介紹批覆《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蕭金成以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身份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從促進改革角度說,這些新區實際上就是新的『特區』,為促進所在區域加快發展與帶動周邊地區,國家在政策、資金方面往往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援,規劃建設新區就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現有6個國家級新區為廣州南沙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
融合首先體現在基建對接
在特區和內地經濟融合上,內地一直大力支持對港澳的重大基礎設施對接,體現在軌道交通網絡、信息網絡、能源基礎網絡、城市供水等各個領域。在珠三角的這些規劃,為本港帶來新機遇,例如通過基建,擴大了香港輻射的腹地。
此外,內地期望深化粵港澳的科技合作,形成廣州—深圳—香港為主軸的區域創新布局,以香港為珠三角的龍頭。另一方面,香港空氣質素過去廿多卅年持續惡化,整個珠三角的情況也一樣,中央政府近年一直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以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希望建立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力爭改善珠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
內地區域經濟規劃促發展
不少人執?於自由主義經濟的迷思以及西方制度的優越性、進步性、現代性,抗拒與內地經濟融合,西方國家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念的出現,包裝成進步和現代化的同義詞,其他地方只要學習模仿西方,就能獲得進步和發展。中國內地以科學發展觀作出區域經濟規劃,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突破,除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資源等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還希望善用每個地區的獨特性,布局上讓地區獲最高經濟增加值。
正如不少研究經濟史和第三世界發展的學者指出,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無可否認工業革命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生產力提升,然而在西方經濟發展中,武力擴張、殖民主義、奴隸和鴉片販運等對經濟的支撐,在過往的學術論述裏常常隱形。西方過往的相對強大,部分是建基於對其他發達地區原有經濟的摧毀和資源的掠奪,此消彼長下,西方與其他地區的優勢差距越來越明顯。隨□全球的去殖民化,西方對世界的不公義支配性慢慢減弱,扭曲了的優勢才慢慢消除,近年才返回較平等的競爭位置上。
中國經濟將保持高速增長
不同機構的數據和分析均顯示,中國經濟將保持高速增長。世銀(World Bank)數據顯示,2000至2009年間,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多的國家,頭5位依次為中國內地、美國、印度、韓國、巴西。The Conference Board於今年1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06至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3.5%,當中2.8%來自發展中國家,而中國的貢獻達1.3%,為全球最多,超過全部已發展國家的總和─0.7%,而美國的貢獻為0.4%。報告預測2013年全球經齊增長2.3%,當中來自中國的增長佔1.1%,來自美國的增長只為0.3%。就經濟總量而言,2012年美國依然最高,佔全球的18.2%,中國佔16.4%;至2025年,美國佔18.4%,中國佔22.3%。
港城建須長短期 全盤規劃
現時本港基建等設備已呈飽和,無法容納更多內地人,部分港人因資源被攤薄而有怨言。學者強調,城市建設和規劃,肯定是政府主導;然而,政府高官和公務員往往無法憑空想像出對港有益的措施,這方面一定要靠工商界獻計,兩地融合才會水到渠成。學者又認為政府應作出深入研究,就香港長中短期發展策略推出全盤計劃,逐項推出措施只會惹來更多反對。
CEPA未解決兩地營商差異
內地當局多次強調,CEPA之下是門戶打通,大門裏沒有小門,惟因兩地的商業操作模式差異,不少港商都認為CEPA是大門打開小門未開,港人難以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經濟政策研究計劃主任羅祥國對本報說,港府應廣納工商界意見,以了解社會實際需要,務實地將意見向中央反映。
中國經濟朝向服務業和高增值發展,香港想加強對內地經濟發展中的參與度,很大程度取決於中央的分析,對內地市場的影響。過往香港與內地的經濟互動,珠三角發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集資等,每一項都是互惠互利。
經濟融合帶來更多交流接觸,本港社會對內地有一些負面情緒,羅祥國認為,港府必須考慮香港的承受能力。他說:「整個社會能否承受,港府要有規劃。2003年個人遊推行以後,對港人日常生活和寶貴資源的影響,例如學額、醫院床位、奶粉等,過往前政府一直沒有作出評估,施政嚴重不足;出現不協調,港人有情緒無可厚非。現時雙非由政府叫停,配套一定要由政府做,要從長計議,作前瞻性預測。假如政府有做好,社會政策配合,本地供應充足,相信民間不會有情緒。」
港唧牙膏式施政舉步維艱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梁振英政府所謂「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做法是施政障礙,容易讓反對人士攻擊,令措施要落實或執行時舉步維艱,「這樣推行政策的成功機會低,唧牙膏式推出顯示政策不夠全面,要等成熟,有主題群帶式推出,長中短期措施一齊推,多個行業和政府部門一齊,政府施政的認受性才會高一些,政府現時施政情況並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