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調整廠轉住補價安排
至於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劉振江建議政府應有效利用現存的私人以及政府土地。政府土地如社區機構的用地轉用途等,政府可盡快實行。而私人土地如工廠大廈轉作住宅用地,劉振江指,其實政府一早已劃定很多工廠大廈轉作住宅用,惟目前的補地價政策不合理,以致轉換用途未能發生。目前補地價是不包括地皮上的現樓價錢,但往往很多工廠大廈的現樓價錢已比地價高,故業主沒理由接受地價賠償而拆卸大廈;所以劉振江認為,政府應盡快作出調整。在新界東北發展方面,劉振江認為,政府應積極與當地私人業主及私人發展商洽商換地的安排,將有關土地作整合,才可順利發展。
長遠城市規劃始為良方
新特首上場後,視穩定本地樓市為首要任務。不少商界及社會人士均認為,政府應多參考外地房屋政策,其中最值得參考地方為亞洲同區國家新加坡。新加坡處理房屋問題妥善,擁有大規模的公營房屋。該國政府自1964年開始推出「居者有其屋」組屋計劃,對中低收入者統一供應組屋,除價格低廉可供租者自買外,其居住環境亦十分理想,故當地市民較少擔心住屋問題。高力國際亞洲研究及諮詢行政董事盧永輝表示,香港政府與新加坡政府於整體城市規劃方面有顯著分別,其中一項是港府的房屋政策缺乏中長線眼光,沒有清晰指引交代未來5至10年政府房屋規劃的方案,令市民及投資者對於物業投資方面難有具體概念,影響經濟長遠發展。盧永輝指,理解政府因應市民需求而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加快房屋落成步伐,惟單單土地供應並不足夠,政府亦需要一個周詳及完善的整體市區規劃,令市民能有效適應新的居住環境,而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做法很值得借鑒,因該國重視長遠城市規劃,並會在離市中心較遠地方設置另外的中心點,除興建住屋外,亦創造就業機會及相關基建,重整體城市而不是個別地區的發展。目前新加坡接近九成市民居住於政府興建的公營房屋「組屋」,低收入人士除有政府津貼租金外,住滿組屋達5年或以上住戶更可轉租為買,擁有自己的物業,同時亦可以自由形式推出市場進行買賣。盧永輝表示,新加坡市民可提取公積金作購房之用,使他們有足夠資金支付房價並取得物業,相反這是香港政府未能做到的地方。另一方面,該國政府對不同階層的市民都有照顧,特別建造一系列面積及成本較大的房屋,讓中產階層或以上人士租住及購買,而港府則較為重照顧草根階層買樓,忽略了中產人士的換樓及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
香港難照搬星洲之石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房屋政策工作小組主席謝建華表示,上一任政府推出的「置安心」房屋資助計劃,亦是參考英國公營房屋先租後買的理念,但論規模卻相對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目前政府亦決定將青衣「置安心」房屋全數定為出售項目,反映本港市民仍然希望先以置業為目標。謝建華覺得,本港難以效法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他指出,雖然新加坡政府於「組屋」方面的完善制度很值得效法,惟本港土地供應始終不及新加坡,要大規模興建公營房屋的空間不多,故該制度難以於香港實行。至於外地多國正在實施的租金及購房津貼,謝建華則認為,津貼措施應與整體供應配合,否則只會再度激發需求而推高樓價,影響市場平穩發展。
新政府上台至今推出措施摘要(由7月至今,涉及私人住宅部分)
政府續推地,第四季主動推出6幅住宅地。加快審批預售樓花申請。將36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及其他政府用地改劃用途,從而提供1.19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研究改建工業樓宇作過渡性住宅用途。推行「港人港地」計劃,擬在兩幅位於啟德發展區的住宅用地先行先試,並在2013年首季推出。將所有新造物業按揭貸款年期上限定為30年,並對擁有多個按揭物業的貸款申請人推出以下措施: 「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由五成下調至四成; 以申請人「資產水平」為基礎的按揭貸款,最高按揭成數由四成下調至三成; 若申請人的主要收入源自香港以外地方,最高按揭成數由原先減少10個百分點,再下調至減少20個百分點。優化額外印花稅,包括把適用期由兩年延長至三年;以及在三年內每個時期稅率調加5%。向非本地人或公司開徵15%的買家印花稅。
CCL走勢預測12月初報11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