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專題新聞
標題:   從隱忍到有為 變被動為主動 習李外交必更自信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2-12-19
作者:  
版面名稱:  
全文:  

    「韜光養晦」依然適用

    香港商報:中國奉行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未來是否還適用?

    張智新:個人認為,十八大對我們發展階段的判斷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中國發展地位和總體實力的判斷也沒有變化,根據這個總體精神,新一代領導人不會完全放弃或突破「韜光養晦」這個戰略方針,韜光養晦依然會是未來十年的前提。中國目前發展的定位依然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是已經完成。即便進入小康社會,中國的總體實力,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跟歐美甚至跟日韓都還有很大距離。目前看來,不管習李還是胡溫,對中國發展的總體判斷都是一致的,所以「韜光養晦」不太可能被拋弃或突破。

    宋國友:從大國責任論角度看,中國未來應更加有所作為,不能再慢慢「韜光養晦」,外交政策上會更加積極進取,從被動應對型轉向積極塑造型,這可能是中國外交未來的重要變化和取向。不過,外交更加主動,并不是要放弃韜光養晦,而是在這個基礎上,更加重視有所作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其實十八大報告中也有提出,「要紮實推進公共和人文外交,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我理解這個意思就是中國要在維護利益方面更加有所作為。在目前情况下,維護利益更多表現在保障海外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中國企業的海外利益維護。

    制衡與合作 中美關系延續現有格局

    香港商報:如何重新思考中美關系?

    鄭永年:中國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在亞太地區和美國競爭為了什麼?有幾點很清楚,第一,中國是亞洲國家,只要中國在發展,其影響力必然要增加。不管美國或者一些亞洲國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他們必須調整政策來適應這個新環境。中國政府如果政策得當,影響力擴大會快一些。第二,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仍然會繼續,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少。美國政府如果政策得當,影響力衰落會慢一些。第三,中國并無意願把美國趕出亞太地區。尽管中國的影響力在提高,但并沒有能力獨家來履行國際甚至是區域責任。美國的存在合乎中國的利益,因此需要中美合作的空間還是巨大的。我認為,中美關系還將延續「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壞也壞不到哪里去」的格局。尽管大家都對新一屆政府期望很高,但到頭來也不會發生大的改變。無論哪一代領導人都會從國家利益出發有效處理外交事務。

    宋國友:中美關系在未來五到十年會越來越趨向於一種平等、對稱的格局變化。面對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一方面會采取種種手段,比如重回亞洲等制衡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會更加謀求同中國的戰略合作。所以未來制衡與合作是美國對話關系的主軸。

    張智新:習近平的頭五年和奧巴馬的第二任期這樣一個重疊,中美關系利好因素較多:第一,支撐奧巴馬連任的重要因素在於其在外交上的可圈可點,也即他利用巧實力外交,用多邊主義傾向同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打交道,構建一些新的合作框架,這是他贏得本國支持的重要砝碼,他應該不會拋弃這張牌,應該會繼續主動尋求同中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第二,從習李來說,還是會繼續尋求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實現國內政治目標,所以頭五年一定會繼續改善中美大國關系;第三,若從一些細節因素看,從習近平的履職背景來看,他是對美國的了解相對全面的領導人,其與美國政商界的私交較前任領導者更廣泛和深入。從這三點看,中美關系未來五年會在現有框架中更加趨向成熟穩固。

    不惹事不怕事 可以軟可以硬

    香港商報:牽涉民族情緒的領土問題將是十八大后新一代中國領導人所需接過的「燙手山芋」。在各方缺乏戰略互信的背景下,短期內想要打破這種相互較勁的惡性循環,突破這一外交瓶頸并不容易。在您看來,新一屆領導者將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張智新:在中日、中菲、中越關系問題上,之前好像確實有烽烟四起的味道,但中國領導人心里其實很清楚,一切的矛盾都在可管控的範圍內,習李在這些問題上應該是比較自信的。未來值得調整的就是節奏,我向來主張在南海和東海問題上,在某個時期應有所側重。比如,在潜心處理南海問題時,東海問題就可用維穩或撲火的方式來對待,如果要在東海問題上刻意尋求達到某一目標的話,在南海問題上就可采用暫時擱置的方式,這個節奏,新一代領導人應該會有所取舍,絕對不能給國人和世界造成一種烽烟四起的假象,否則對總體外交格局和國內政治穩定都是不利的。

    香港商報:對中國來說,在處理與他國的關系時,經濟牌是否是最奏效的?

    鄭永年: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中國并非只有經濟牌可打。中國要是像美國那樣動不動都實行經濟制裁,那無非是犧牲別人的同時也犧牲了自己。下屆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本國的經濟實力仍處於中低水平,所以理性處理大國關系更加重要,不能帶有情緒化。

    張智新:對中國來說,經濟牌的確是一個重要的砝碼,也是我們屢試不爽的外交牌,我覺得習李會主打這張牌。但同時,也會尋求其他外交方式進行輔助,如高層外交互動,民間外交等手段來配合,尤其像公共外交策略,這在胡溫的后五年已經開始尋求大力突破。我個人認為,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果說安倍晉三上台,他不會像野田處理問題那麼唐突和稚嫩。事實上,只要稍有點顧忌采取策略的解決方式,就會獲得中國領導人很友好的回報的。所以我覺得釣魚島問題,可能會隨著中日兩國領導人的更迭而降溫。中日關系回暖,對整個東亞格局至關重要,所以習李不太可能在剛剛接班后在中日問題上繼續強硬制裁。即便近日習近平在釣魚島問題上表態強硬,也是一種「必須而為之」的姿態,這并不等於我們在外交策略上不可以轉換。我想只要日本在釣魚島國有化問題上有所妥協,中方就會「投桃報李」。但如果日方繼續挑釁,那就是給中國出難題,那麼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應該不會繼續軟弱。我的判斷是,在對美外交上,中國可以放軟身段,但是在對日外交上,如果日本一味走到底的話,那麼習李也會以強硬對強硬,他們是沒有退路的。因為習李上台后,若想獲得民眾支持,不可能內政還未開始,外交上就先交白卷,這是誰都輸不起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